-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微电影起源特点研究
基于微电影起源特点研究伴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事物被冠上“微”名号: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社区、微电影,“微时代”已然来临。微电影已经成为当下热门词汇,企业宣传推出广告微电影,马英九竞选拍摄宣传微电影,小夫妻婚礼拍摄爱情微电影。微电影,让电影放下身段进入到普罗大众的日常生活中来。
2011年1月,素有“微影之父”之称的青年导演杨志平率先提出了“微电影”概念,微电影这一新的词汇开始在互联网漫延。实际上,微电影概念的兴起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微电影也是在多种视频类型的基础上不断借鉴、交叉、融合才成长起来。微电影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沿袭了其前身的特点。
微电影起源之——视频广告短片
这种类型的微电影最初尝试可追溯到2001年,宝马北美公司集结八位世界级一流的导演,推出八部具有鲜明个人风格和创新性的电影短片,每部都制作精良。电影的故事性与广告的宣传性结合,使其在很多方面都完全颠覆了以往的广告表达方式。国内的视频广告短片也纷纷效仿。2005年,百度的三则视频广告在网络上受到追捧,在第12届中国广告节上,第一次将代表中国广告创意最高荣誉的全场大奖颁给了其中的《唐伯虎篇》。2006年初,阿里巴巴和雅虎联手华谊兄弟传媒集团,邀请知名导演陈凯歌、冯小刚、张纪中围绕“雅虎搜索”创作视频广告短片。在7—10分钟的时间内,三位导演运用了各自擅长的电影风格,陈凯歌的《阿虎篇》充满了人文色彩,张纪中的《前世今生》延续了他一贯的武侠风,冯小刚的《跪族篇》则继续诙谐幽默。这三部短片不仅是广告,更是出色的艺术短片。而真正借“微电影”新概念进行营销的则是凯迪拉克于2010年底拍摄的广告微电影《一触即发》,剧情通过90秒的“微时间”讲述吴彦祖利用调虎离山计脱险的故事。全剧场面宏大,也是第一部大制作的网络微电影。而本片也以史上首部“微电影”概念引发网民关注,短片播出后不久,在百度百科查询微电影定义的就有3万余人次,“微电影”一词开始在网络流行。2011年初,雪佛兰的广告微电影《老男孩》的爆红,直接将微电影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微电影像磁石一样深深吸引了一大批电影和视频爱好者。一时间,在网络上刮起了一股强烈的“微电影”风。
特点一:摆脱不掉的广告气质。微电影的风靡是商业利益驱动的直接结果。传统广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2011年10月,国家广电总局下发“限广令”,针对电视剧中插播广告的时间、长度以及广告类型等作出一系列规定。限广令的发布对广告微电影的发展,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对于广告商来说,视频网站上动辄几百万的点击量,以及低廉的制作发行成本显然具有强大的诱惑力。广告是微电影产生的源动力之一,甚至有人认为微电影就是广告的高级形式。从我国网民的实际情况来看,免费服务始终是受众的惯性思维,所以目前微电影还没有具体的收费模式。而要在激烈竞争的电影市场站稳脚跟,只能通过广告商的投入,来与广告互相扶持共同前进。相对传统的广告植入,受众更愿意在故事化的情境里自然地接受商品和品牌。所以广告微电影可以有效地影响观众的情绪,帮助品牌建立与观众的情感纽带,提升品牌美誉度与忠诚度。也正因为如此,微电影目前已经成为各企业厂家和广告商的宠儿。
特点二:短而精的广告化制作手法。传统的影视广告时长一般分为5秒、10秒、15秒、30秒不等。微电影广告追求电影画面的唯美以及广告的宣传作用,因此都是时间短、质量精,时长根据故事内容可展开到30分钟,也可精简为30秒,既适宜深度情感体验,又可简洁明了地推荐商品或品牌。微电影广告仍然是电影,不同的是,商品成为了整个电影的第一角色或是线索。为了增加广告信息的故事性,能够更深入地实现品牌形象、理念的渗透和推广,能够更好地实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广告微电影的故事内容都深度地贴近生活,以日常生活形态作为切入点,很自然地再现生活中的某个片断,把商品融入某种真实的生活环境中,从而缩短消费者与广告的心理距离。如百事可乐《把乐带回家》的广告,就是以过年回家为主题,打动了无数离家在外的游子心,完整版全片时长9分48秒,讲述了一个关于过年团聚的温情故事。其精简版则分别以三个孩子为线索将其分成三个版本,每个版本都在30秒以内,都是一则独立的广告。
微电影起源之——网络草根短剧
2003年左右,央视新闻评论部春节团拜会的保留节目《大史记》系列在网络上流行,其中《分家在十月》,讲的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闹分家之际人与人之间的故事,其母本取自两部前苏联经典革命影片《列宁在十月》和《列宁在1918年》,使用原有电影镜头,只对配音部分进行改动。此后,草根电影爱好者的恶搞拼贴视频在网络上大行其道。2006年初,胡戈截取电影《无极》中的画面,并借用《中国法治报道》栏目及其主持人的镜头和片段,通过重新组合和配音,制作了20分钟的搞笑短片《一个馒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