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九章节 政策终结与周期 习题
[思考题]
1.解释政策终结和政策周期概念。
2.简述政策终结的种类、方式与作用。
3.政策终结的主要障碍有哪些?如何加以克服?
4.试论述政策周期与经济(发展)周期的关系。
5.如何评价政策变化的两种基本模式?
6.分析以下案例,指出国有股减持政策终止中的问题及教训。
案 例
一项短命的公共政策
——国有股减持政策的终止(
2001年10月23日,这一天必将载入中国证券史的史册。正是在这天,沪深股市在重大利好事件的带动下跳空高开,仅在5分钟之内两市1000多支股票全部封至涨停,为世界资本市场发展史上所罕见。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利好事件呢?事情还要从今年五月讲起——
今年5月,财政部经国务院授权,宣布为了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制,筹集和充实社保基金,支持国企改革和发展,国家将对上市公司的国有股(即非市场流通股)进行减持。该项政策一经出台,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但不论是经济学者还是广大股民,都一致认同减持国有股这一政策取向,因此股市并未发生大的波动。相反,大家纷纷出谋献策,对国有股减持的方式,特别是减持定价问题给予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提出了一套套切实可行、合理合情、符合市场价值规律并得到广泛认同的方案。这些政策建议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大家对政府国有股减持方式和定价这一最为重要的关键性问题抱有很大的信心和较高的预期,他们相信政府将会拿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符合市场规律的政策方案来。可是,后来发生的事实却使人们的美好愿望彻底破灭。
6月12日国务院所授权的财政部发布国有股减持方案,宣布将在今后的首发和增发新股时,按融资额的10%“捆绑式”出售国有股(我们知道,中国的上市公司与西方不同,股份不是全流通的,占绝大部分的国有股是在当初设立股份公司时由国家以每股极低的价格投入的。这本身就已经具有了背离市场定价原则的不合理性,然而就是这部分已经以同股同权的名义本已占了很大便宜的国有股,今天却又要将它拿到流通股市场上,用市场十来年积累起来的市盈率而产生的高价出售,在离开资本市场时还要再占最后一大笔的便宜)。难怪有人疾呼:“这是明目张胆的圈钱,是强盗抢钱的行径。”大家可能会疑虑,财政部按流通股的市价出售国有股,若定价过高,没有人会去买!可是你注意到了这个减持方案吗?财政部是将欲减持的国有股“捆绑”在新股上出售的,而新股是一件人人都争着买以至于必须以抽签的方式产生幸运的认购者的畅销货,因此这种方式具有强卖的性质。这就必然造成流通股市场资金面严重吃紧,甚至造成广大投资者对股市和政府信心的崩溃。
人们还未回过神来的时候,6月13日财政部就单方面向市场宣战,吹响了第一声“战斗的号角”。仅在一周之内,峰火通讯等4家公司就纷纷上市发行新股,无一例外的都“捆绑”着10%比例的国有股,几乎达到了滥发的程度。市场毕竟是市场,它以其自己持有的方式,表明了自己的看法。广大投资者“用脚投票”,造成资金撤离,股市大跌,沪市综指到10月18日已从6月份的2245点跌至1650点。而就在此时,当市场普遍预期管理层会对政策作出调整时,财政部的一位副部长却说:“国有股减持,方向正确,方式定价合理。”此言一出,沪指一下跌1520点,股市几近崩盘。眼看着一场由资本市场引发的金融危机就要发生,券商要倒,基金预亏,资金撤离,上市公司无法融资,新股停发,大家叫苦连天,敢怒而不敢言,只有用10月22日的1520点说明一切。就在这天晚上深夜12点,中国证监会终于宣布:“在具体操作办法出台前,停止执行有关国有股减持的规定”。同时,发言人还指出:“中国证监会将会同有关部门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研究制度具体的操作办法,稳定推进国有股减持工作。”于是便出现了10月23日全线涨停飘红的蔚为壮观的一幕。但人们不禁要问,用1.7万亿元的市值损失换来的纠偏机制,这一代价是否太大了?(本案例由董洋整理)
[链接]
1.7万亿元市值换来纠错机制
众多经济学家肯定证监会暂停国有股减持的决定(
市场以特有的方式,再次表明了自己的看法。正如一位股民所说:“全线涨停说明了一切。”“证监会叫停国有股减持,并非暂停,而是就此停止。”经济学家吴晓求说。在23日下午的对国有股减持的研讨会上,几乎所有与会的专家都对这种知错能改的态度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著名股份制专家刘纪鹏说:“一项政策执行3个月后果断终止,这在中国证监史上还是第一次。这是监管部门广泛征求意见、尊重市场反映、调整政策的结果,这是一个重大的进步。它标志着资本市场建立纠错机制的开端。”
与此同时,由于此次下跌发生在沪指狂泻600余点后,此举也被一些人疑为托市”。对此,刘纪鹏强调:“此次市场下跌,不当政策的因素占了相当大的成分。股市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中国股市却在宏观经济向好的形势下出现了持续的阴跌。这与国有股减持方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