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囧》的盈利囧不囧?——电影损益分析告诉你.docVIP

《泰囧》的盈利囧不囧?——电影损益分析告诉你.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泰囧》的盈利囧不囧?——电影损益分析告诉你.doc

  《泰囧》的盈利囧不囧?——电影损益分析告诉你 一、《泰囧》的盈利之争   电影《泰囧》,你看了吗?我看了。好看吗?我觉得不错。我家不到十岁的娃娃,和七十多岁的老奶奶,都觉得好看。至于是不是“三俗”,就不得而论了。   《泰囧》票房超过12亿,拿下中国电影史上的国产片票房冠军,确实了不起。这对其出品公司“光线传媒”(股票代码:300251)当然是重大利好,因此引来股市一阵热炒。据说股民最爱国,因为国家大事都会影响股市涨跌。以此类推,可见股民还很文艺。   可是,赚钱的股民未必能把其中的数字分析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2013年1月18日,光线传媒发布2013年业绩预告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8,128万元~31,64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0%~80%”。随后,多家券商发布研报,认为其业绩低于预期。更有媒体以“《泰囧》票房被缩水,光线传媒上亿净利失踪”为题,质疑“此举或为平滑利润”。1月24日,光线传媒又发布了澄清公告,“公司不存在媒体报道中票房缩水、利润失踪情况”。   《泰囧》能给光线传媒带来多少回报?   《每日经济新闻》的记者引用了北京高华的研报观点,“《泰囧》于2012年为光线传媒带来的分账收入为3.7亿元左右,税后利润2.7亿元”。   但光线传媒认为,按照公司的年度业绩预告,减去2012年三季报披露的前三季度的净利润1.36亿元,则可得第四季度的净利润为1.45亿~1.80亿元。   究竟孰是孰非?   我们把争论中涉及的损益项目一个个列出来,再逐一讨论吧!数据都是公开资料,尤其是光线传媒披露的信息。谁叫你要上市呢?不得不置于众目睽睽之下。   请注意,表1做了六次减法。前面两次减完,才是光线传媒的收入。其中的数字,大多是一个个估算,再填进去的结果。   表1.《泰囧》对光线传媒2012年利润表的影响分析 编号 项目名称 金额(亿元) 说明 1 (一)票房总收入 9.84 当年结算的部分 2 减:电影专项资金 0.4920 5% 3 营业税及附加 0.3306 3.36% 4 (二)可分配总收入 9.0174 制片企业和影院共享 5 减:影院分账收入 5.3174 倒推数 6 (三)光线传媒收入 3.7 按光线传媒公告计算 保守估计 乐观估计 7 减:制作成本 1.924 0.925 按毛利率倒推 8 (四)毛利 1.776 2.775 各按毛利率48%和75%估算 9 减:宣发成本 0.925 0.925 按(三)的25%测算 10 (五)税前利润 0.851 1.85 11 所得税 0.21275 0.4625 25%税率 12 资产减值损失 0.1110 0.1110 计提坏账准备3% 13 (六)公司净利润 0.52725 1.2765 14 减:主创的收益 0.0527 0.1276 主创享有10%的股份 15 (七)股东净利润 0.4745 1.1489   二、《泰囧》的收入分配   票房总收入如何看   第1项,是票房总收入中作为2012年收入的数字。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一部电影的票房总收入。这是什么都没扣除的数字,无疑看起来比较大。   不过,这些收入首先要被“时间”砍一刀。这就是“会计分期”的作用。项目损益不等于期间损益。一年之中,公司有多部电影投放市场;一部电影,不一定只在一个会计年度之内放映。期间损益是多部电影的损益总和;而一部跨年放映的电影在一年确认的损益仅仅是项目损益的一部分。这一刀怎么切呢?会计是个讲规矩的行当。上市公司要执行2006版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了收入确认的几个条件。光线传媒在澄清公告中说到,“公司确认收入一般根据各院线每天报送给公司的结算单,截止到2012年12月31日,公司已经收到的票房结算单金额为9.84亿元”。这个数字跟券商估计的10亿元,也相差不大。   5%非税要上缴   第2项,是电影企业的专门税费,叫电影专项资金,这是个很具有中国特色的东东。名字不是税,实质就是税。在财政统计中,叫非税收入。1996年,广播影视部等五部委出台了《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上缴的实施细则》,把电影专项资金的征收标准改成了“按电影票房收入的5%提取”。实际上,是从定额征收改为定率征收,从从量税改为从价税。后者更能抵抗通货膨胀的影响。这项规定沿袭至今。   这5%高不高?拿营业税税率来说,服务业是5%,文化体育业是3%。问题是,交了电影专项资金,还必须交营业税。这岂不是相当于交两次?或者说,税率翻倍?有点消费税的味道了——限制消费。一部票房破10亿的电影,这个钱要交50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