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CrMo轴承断裂失效分析.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42CrMo轴承断裂失效分析.docx

42CrMo轴承断裂失效分析?显微实验室(深圳市美信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宝安,518108)?摘要:本文通过经过对失效件进行外观检查、SEM+EDS检查、硬度试验、金相分析、化学成分分析等方法,找到失效原因为:轴颈位置补焊后存在较大的热应力,轴肩过渡圆角位置存在未焊合的缺口,加上轴肩过渡圆角属于易应力集中位置,在扭力作用下未焊合的缺口成为疲劳源,最终导致扭转疲劳断裂失效。?关键词 :SEM+EDS;硬度试验;金相分析;化学成分分析;疲劳断裂?1 前言失效件为汽车电机轴,材质为42CrMo,热处理工艺为调质处理,机加工顺序为车、磨、铣。该电机轴在使用4年左右,轴承损坏并更换过轴承,更换轴承后使用一段时间发生断轴,断面正好与轴承背面贴平。如图1所示,断裂位置位于P1和P2之间,P2和P3本为一体,厂家已将P2、P3之间部分锯切掉,此部分距离断口较远,不影响断轴原因分析。?图1.电机轴?2 检查分析2.1 外观检查如图2、图3所示,断口两部分能无缝对接,无明显塑性变形;P1靠近断口部分表面呈高温氧化色,大约占半根轴的长度,断口位于大径与小径几何尺寸突变台阶的R角。如图4、图5所示,P1断口外圈亮色且有同心圆周痕的位置为轴肩台阶面,靠近外表面有熔珠状金属黏附在表面,熔珠呈高温氧化色;断口外圈基本上已被摩擦撞击破坏,只有中间区域断口完好,可观察到明显的扭转疲劳条纹。如图6所示,P2表面具有明显圆周方向、宽度一致的摩擦痕迹,摩擦痕较浅,为轴颈位置;在轴颈的两侧可观察到明显未熔合金属层,结合P1断口表面存在熔珠现象,推断电机轴可能存在补焊,后续通过金相分析和SEM/EDS分析再验证。如图7所示, P2断口平整,断面与轴向垂直,断口外表面多处存在缺口及裂纹,缺口内表面呈氧化色且有较多污染物;断口外圈光滑且呈暗色,占整个断口面积3/4左右,部分亮色区域为断轴后撞击摩擦形成;中心区域若干同心圆状的扭转疲劳条纹,占整个断口面积1/4左右,呈扭转疲劳特征。?图2. 断口位置外观检查图3. 断口匹配检查图4. P1断口低倍观察图5. P2断口低倍观察图6. P2外圆周检查图7.P2断口低倍观察?2.2 SEM+EDS检查如图8-图13所示,P1断口边缘为轴肩位置,可观察到明显的熔珠;断口外圈大部分区域已被摩擦撞击破坏,未破坏区域呈暗色,表面光滑,为穿晶解理特征;断口心部可观察到明显的同心圆形疲劳条带,为扭转疲劳断口。如图14-图19所示,P2断口形貌与P1类似,外边存在较多缺口,对缺口金相EDS微区成分分析,结果见表1,外边缘成分与心部成分存在差异(外边缘不含Cr、Mn),确认外边缘不同形貌位置为补焊层。?图8.P1断口中间位置SEM观察图9.P1断口中间位置SEM放大观察图10.P1断口1/2位置SEM观察图11.P1断口1/2位置SEM放大观察图12.P1断口轴肩位置SEM观察图13.P1轴肩位置SEM放大观察图14.P2断口中间位置SEM观察图15.P2断口中间位置SEM放大观察图16.P2断口边缘位置SEM观察图17.P2断口边缘位置SEM放大观察图18.图17中位置1的EDS测试谱图图19.图17中位置2的EDS测试谱图?表1.P2断口边缘EDS分析结果(wt%)SpectrumCONaAlSiPClCaCrMnFeTotal113.216.80.8/1.0/0.5///67.8100.025.45.0/0.91.30.5/0.71.30.684.2100.0?2.3 硬度试验按GB/T 230.1-2009标准方法检验失效件横截面心部和外表面硬度,结果记入表2。GB/T 3077-199中42CrMo的淬火+回火(调质处理)工艺后的硬度要求为≤217HBW,参照ASTM E140-05E1《金属标准硬度换算表》标准转换成洛氏硬度约为20HRC,心部硬度偏高,外表面硬度偏低。表2. 硬度检查结果(HRC)测试位置123平均值外表面9.011.215.812.0心部27.327.828.227.8?2.4 金相分析如图20-图25所示,沿P1轴向做切片,抛光腐蚀后发现轴表面与心部组织具有不同组织,界限明显,确定轴承装配位置存在补焊操作,断口位于补焊边缘的热影响区,将图中不同组织区域依次标记为A、B、C:A为补焊熔融区,B为轴热影响区,C为轴基材,金相组织依次:A区为网状、粗针状铁素体+粒状和针状马氏体+针片状魏氏体,按GB/T1329-1991评定魏氏体组织为B系列5级;B区为少量粒状体铁素体基体珠光体;C区为少量针状魏氏体+保留马氏体位向的针状索氏体,心部带状组织明显,按GB/T1329-1991评定带状组织级别为C系列5级。?图20.P2金相切片宏观图?图21.补焊区金相检查(50X)图22.A区金相检查(500X)图23.B区金相检

文档评论(0)

zcbs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