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传统美德尊老的内涵及其本原意义.docVIP

中国的传统美德尊老的内涵及其本原意义.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的传统美德尊老的内涵及其本原意义.doc

  中国的传统美德尊老的内涵及其本原意义   埃及的狮身人面像吸引游人是因为它的古怪,但斯芬克斯(Sphinx) 也出自希腊的神话,西方人并不陌生。对于18世纪末登上神州大地的鸦片商人,当时正在兴起的百岁人瑞坊可说比斯芬克斯更为古怪。皇帝敕建祠坊,这本该是用忠臣的血和烈女的泪才能换得的身后殊荣,怎么一个田夫野老单凭活得长久就能坐享? 什么是人瑞?   斯芬克斯是谜的象征。神话说它用这个谜语难人,猜不中的要被吃掉,谜面是:某物,先有四腿,后有二腿,终变三腿,问是何物? 答案是人[1]。关键的第三条腿是老年的拐杖。此谜反映了西方文化相对地无视老年。相反,笔者用一部专着来阐述,中华文化的特性可以用老字概括[2]。甲骨文的老字描绘的正是拄杖者的形象[3],而杖在中国古代又是老年特权的标志。世纪末的1999年被联合国定为国际老年人年(The Year of Older Persons)。   我们常常说尊老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但关于这一传统的惊人内涵、它对中华文化的本原意义,却历来缺少系统的考察,大部分都被遗忘,今天国人己知之很少了。   一、文化本原:尊老、孝道的本末倒置   什么是中华精神文明的源头? 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中认为是孝[4]。这就引出一个问题:以礼为标志的中华伦理文化至少有四千多年的历史,而孝道,确切地说,至今才两千多年。《礼记礼运》明言,礼始诸饮食。有具体记载的礼仪,最早的是虞舜时代用来尊老的燕(宴)礼,就是用酒肉等美食奉养老人。   今天提到尊老,人们首先想到孝道,其实尊老和孝道不仅有社会与家庭之别,两者之间更有冲突的一面:孝以父亲为中心,因而有辈份之分,常见年少而辈高者,反而形成老尊少的局面。古代有个专名词尚齿,其同义词为尊年(如《周书武帝上》尊年尚齿,列代弘规),能全面准确地表明尊老的内涵:不仅青年尊老者,老年也要尊更老者,就是按年龄顺序而递尊。据经典记载,从虞舜时代开始,经夏、商、周,人们的价值标准曾发生过四次转换,但唯有尚齿不变,而贯通其间(《礼记祭义》:昔者有虞氏贵德而尚齿,夏侯氏贵爵而尚齿,殷人贵富而尚齿,周人贵亲而尚齿)。据《礼记乡饮酒义》,上古尚齿按 10 岁为一级而分等,因为在血缘部落里只能认出诸父的一代长者。普及尊老尚齿教育的乡饮酒礼奉行10年一级的原则,60岁以上,每老10岁,献食加肉一碗;同时60岁以下则按长幼依次饮酒,其顺序则精细到同岁者更按生日。   据《说文解字》,孝在汉代被定义为善事父母者,但当代发学者发现,其本义原是祭拜先人,商周青铜器上的孝字无一针对活着的父母,《诗经》说的孝养父母也是先用美食祭祖,随即用来奉亲。孝的转义,始于家国同构的西周,国家的建立及父权制的同时完备。西方的国家都是在氏族制度的废墟上建立的[5],中国的家族结构独能一脉相传,全靠尊老风尚维系,其机理是把孝道从家庭伦理推广成政治原理和社会伦理。鉴于孝限于家族内部,较之社会性尚齿的严重片面性,因而用悌来加以补充( 悌可以通过婚姻推及家族以外的地缘关系)。兴起于西周的儒家天生为政治服务,极力突出孝悌,把尊老的文化本原掩盖了两千年。所以经典中关于尊老尚齿的零散记述,历代绝少得到系统的考释。尚齿及养老的记载分散在《礼记》的《王制》《祭义》等多篇内,还有大段的重复,显然有错简情况。   基层的乡饮酒礼跟天子、诸侯奉行的养老礼只有层次之别,都规定在各级学校举行。学校古称庠、序,本义就是养老、排年龄还有大段的顺序。养老是礼仪的开始,尊老是礼教的最初一课(《孟子滕文公上》庠者,养也;《白虎通庠序之学》序者,序长幼也),所以说尚齿是中华文化的本原。   《书经》最早提到的三礼,旧注虽说是祭天神、地祗、人鬼,但据今人考察,商代神权是从崇拜祖先出发而推及山川、再及天帝的[6],养老跟祭祖功能一致,结合进行。   关于尊老与孝的关系,人们只熟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孟子梁惠王上》),却不知更有反向的( 天子) 养耆老以致孝(《礼记王制》),即蔡元培说的自家庭始推之于宗族、若乡党,以及国家。   二、文化基因:寿昌和家族生命的大树   乡饮酒礼简称乡,这表明尊老是农业社会的风尚在农业古国中为什么只有中国成为尊老之邦2解答这个疑问可以从寿的考察人手中国人的幸福观以寿为核心寿字的本义是久也,不只用于个体生命古代寿的概念以广义为主,其内涵实为寿昌跟狭义的寿刘一立,中国古代独有夭的概念(只能译为to die young死得年轻);同样,昌的反面有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亡有逃亡、死亡二义,特定的乡土上没有了子孙生息,便构成家族生命的否定,逃或死都一样中华古文化的生命观实际是家族的,它譬如一棵大树,有两个维度(of tennsims}:年深岁久谓之寿,枝繁口}-茂谓之昌最早的理论体系《尚书洪范》中提出的价值观五福,除一日寿外,其余四福中,康宁和考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