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编 实习指导
一、教学实习的目的要求
1、通过实习,巩固和提高课堂所学知识,进一步培养独立工作能力。要求学生认识海滨不同环境中的主要代表动物,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初步了解它们的生活条件、分类地位以及动物体与环境的关系等。
2、学习用正确的思想方法观察和研究动物。自然界中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自然界是个整体,动物是其中的一部分,它们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生理功能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因此不能孤立地认识动物,要注意联系环境条件全面地观察动物与环境的关系,才能理解形形色色的动物是怎样生活,是如何适应环境的。
3、通过实习参观有关生产业务部门,了解动物科学对社会主义生产建设和实现四化的关系,以及对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性,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专业。
4、初步掌握动物的采集、培养、麻醉、固定、保存、标本制作等一系列的基本操作方法,为今后的动物学教学和科研打下初步基础。
二、海滨环境简介
进行海滨实习,需要先对海滨环境有一定的认识,否则实习工作难以进行。因此,首先介绍这方面的内容。因此,首先介绍这方面的内容。
(一)海洋环境的区分
广阔的海岸,根据地形和海水深度的不同,分为沿岸地区和深海地区(见图1)。沿岸地区是指山海陆相接处到海底深200米的地区(此区也称大陆棚)。在此区内又根据海水深度和物理、化学的特性,分为滨海带和浅海带两个地带。滨海带是由高潮线到50米深的地区。在此区域内动植物种类较多,是海水涨潮或退潮活动的地带,称为潮间带(海滨)。潮间带的海底常露出水面,是进行教学实习活动的主要地区。浅海带是由50米到200米深的地区,这一带动物较多,植物较少。在水深超过200米的所有的海域均为深海地区。此区又分为倾斜带和深海带两个地带,前者是由200米至2440米之间的地区,后者是由2440米以下至最深的海域。深海带的特点是水温低(界于0——5度之间),海床柔软、环境稳定、缺乏阳光、无季节性变化,没有什么植物,少数栖息的动物均为肉食性。
图1 海洋环境划分示意图
(二)潮汐
海水每天都发生着有规律的、周期性的涨落,这种现象叫做潮汐。它与观察和采集动物有密切关系。潮汐产生的原因是月球、太阳对地球互相吸引的结果。由于月球离地球近,所以它比太阳对地球的吸引力大,因此月球是产生潮汐的主要力量。月球绕地球一周需要24小时50分。因而在24小时50分钟内海水发生两次涨落。我国沿海各地除少数地区(如秦皇岛,北戴河,海南岛的西部沿岸为一次)外,大都如此。潮汐涨落大小不一。产生大潮和小潮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月球、太阳和地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变化所造成的。月球、太阳和地球差不多在一条线上时,涨潮最高,退潮也最低,称为“大潮”。在农历月初时,涨潮最高,退潮也最低,称为“大潮”。在农历月初时,月球和太阳在地球的一边,它们的吸引里联合起来吸引地球,吸引力量增加,因此潮水最大,这时称为“朔潮”。在农历月中时,月球和太阳在地球的两边,它们从两侧相互吸引着,潮水也很大,称为“望潮”。但是由于海水粘滞性和海底地形高低的差异以及深浅不同等因素的影响,使海水受水平引潮力的作用,流动力受摩擦力作用的结果,大潮发生的时间往往不在朔望(初一和十五),而在初二、三和十六、十七(或更迟),如闻名中外的钱塘江大潮是在农历八月十八,而不是在八月十五。农历初七、八(上弦)及二十二、三(下弦)时,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吸引力成垂直方向,结果吸引力抵消很多,因此潮汐最小,称为“小潮”。一般沿海渔民称上、下弦的小潮为“死汛”,朔望大潮则称为“活汛”。
潮水的涨落高度,除了每月有少许差异以及一个月内发生大小各两次潮外,在全年内不同月份和不同季节也有差异。在冬至前后,因地球离太阳较近,所以潮较大。夏至前后地球离太阳较远,潮汐也较小。
大潮涨潮时,潮水和陆地相接处为大潮退潮线。两者之间叫做潮间带(见图2)。小潮的涨潮和退潮的活动是发生在潮间带内。大潮的涨潮线与小潮的涨潮线之间叫做上带(上区)。小潮的涨潮线与退潮线之间叫做下带(下区)。小潮的退潮线与大潮的退潮线之间叫做浸水带。上带每月有两次(大潮)浸在海水中,期于时间均露于空气中与陆地环境条件接近。因此这里的动物一般均有较强的保护性结构(例如有外壳等)以抵抗不良环境。下带每日有两次潮水浸没,受潮浪影响较大,动物种类较多。浸水带每月有两次大潮露于空气中,其余时间均为海水所浸没,因此基本上为海洋性环境,动物的种类、数量均多,是海滨实习的理想地区之一。
图2 海岸纵剖图、示潮间带的分区
潮汐对海滨动物的生活影响很大,潮汐引起的潮流扩大了水体和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加了氧气的吸收与溶解,同时随潮流冲来的一些有机碎屑又为海滨动物提供了营养来源。因此,一般在低潮线以上海滨动物最为丰富。只有在大潮时,低潮线以上才能完全退露出来,所以采集动物标本的时间,应在农历朔望后1——2日,(即初二,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