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美国教育观感
LOGO LOGO LOGO LOGO 美国教育给中国教育的启示 广州市教育局 华山鹰 2014年11月 内容提要 1.教科书的简要介绍和报刊带有倾向性的报道 2.九十年代中后期一批中国到美国的访问学者的报道 3.疑问和困惑 感受美国教育 几点启示 间接了解的美国教育 1.因教育而彰显的人文风景 2.走马观花感受美国校园 3我所认识到的美国教育体制 1.以生为本的前提下明确师生角色定位 2.要重新认识政府的教育责任 3.从美国的教育中认识教育均衡 4.进一步丰富我们的质量观 5.完善我们的教育框架 6.教育理念的传承和发展 教科书的简要介绍和报刊的带有倾向性的报道 间接了解的美国 教育 1. 从比较教育的教科书中了解 2. 报刊的负面报道 种族歧视 校园暴力 教学质量奇差 九十年代中后期一批中国到美国的访问学者的报道 间接了解的美国教育 其中给我影响最深的一本书和一篇文章 1.黄全愈 《素质教育在美国》 2.高钢 《我所看到的美国小学教育》 我的疑问和困惑 间接了解的美国教育 1.身边不少人子女的教育选择 2.美国教育真的这么差或这么好吗? 轻松就好吗? 鼓励万能吗? 过早研究大问题、写大文章就好吗? 批判性就是创造性吗? 我的疑问和困惑 间接了解的美国教育 3.中国教育真的这么一无是处吗? 中国学生的英语能力 中国学生的读算能力 —— 停电在美国超市的见闻 中国学生的学习能力 —— 在中国接受过基础教育的人在国外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一起学习都有上乘的表现。 因教育而彰显的人文风景 感受美国教育 1.展览馆的提问,鼓励延伸到了课堂以外。 2.雪糕店付款的队伍,秩序随处可见。 3.问路会怎样?感受美国人的助人为乐。 4.怎样礼尚往来?淡雅的君子之交。 5.崇尚体育是一辈子的事情,NBA球赛老太也疯狂。 6.礼仪是素养,回力门前的绅士。 7.感恩节巡游车上市长的一家,家庭为重。 8.非政府组织“Save The Bay”. 小人物也能做大事,腰围围裙、胸怀社区环保的家庭主妇。 因教育而彰显的人文风景 感受美国教育 9.美国的三文鱼为什么没被抓光吃光,敬畏法纪。 10.一声断喝的醒悟——It’s a privite yard! 小别墅前的警示牌 Uninvited Intruding Will Receive Arms Response.尊重隐私。 11.图书馆的发现,表达的自由。 12.在美国租车的感悟:诚信和宽容 走马观花感受美国校园 感受美国教育 1.没有围墙、没有校门的学校。 2.家校关系的亮点。持分者(stakeholder)概念及其作用的发挥。 3.学校如何招生。校际、区际不均衡普遍存在于美国。暗访被用上。 4.没有书桌、设施也不先进的课室。 5.单独设置特教班。设有教学助理。 6.简单的教学内容。 走马观花感受美国校园 感受美国教育 7.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分享与互助。 8.以教师的名字命名的班级课室。 9.一个没有九九口诀和不崇尚背诵的国度。 10.统考与成绩排队在美国。 11.美籍华人教授的提醒:你们没有看到美国精英学校。 12.多元文化的背后——众多主流文化的掉队者。所以才有《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No Child Left Behind Act)法案。 我所认识到的美国教育体制 感受美国教育 1.幼儿园设在小学里。K-12,十三年免费义务教育。 2.学校招生的依据——申请。学生就读以就近入学为原则,但允许择校。 3.教育的经费从那里来?教育投入以州和地方政府为主,联邦政府补贴,州的责任最大。 我所认识到的美国教育体制 感受美国教育 4.美国独创的学区制度,会见美国学区委员会委员 5.美国学生的求学之路 6.社区学院,美国教育的最佳特色。参观转学中心(Transfer Centre) 7.特许学校——公立学校追求卓越的途径。 启示 启示 1、在以生为本的前提下明确师生角色定位。 (1)要鼓励和尊重学生。 (2)成绩真的不是最重要的。 (3)教师不要太强势。 启示 启示 2、要从新认识政府的教育责任。 (1)为公众提供最基本的公共服务。 (2)要提高省级政府的教育统筹力度。 启示 启示 3、从美国的教育中认识教育均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