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富阳市蒋家村美丽乡村规划中历史文化资源利用.doc
富阳市蒋家村美丽乡村规划中历史文化资源利用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孕育了丰富历史文化的乡村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但近年来在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背景下,这样的乡村正在急速消失。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提出了一系列乡村建设政策。顺应国家的乡村建设方针,自 2010 年浙江省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以来,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的美丽乡村建设在浙江省内掀起了一股热潮。围绕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着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在这样的背景下,浙江省内出现了很多建设案例,但是部分村庄存在着盲目模仿城市规划建设方式,以致于村庄建设平庸无味、千村一面,缺乏乡村独有的特色。
因此,如何重新激活乡村的历史文化特色,使乡村历史文化为乡村添彩,对于建设美丽乡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富阳市蒋家村美丽乡村规划为例,对美丽乡村建设中如何保护与激活乡村历史文化资源、如何既改善乡村居民生活又保护传承传统文化等重要问题进行探索与思考。
1 蒋家村历史文化资源
蒋家村俗称蒋家门口,下辖蒋家、东方 2 个自然村,位于富春江南岸,隶属富阳市大源镇。蒋家村属平原地貌,地势较低,村中央有大源溪流过。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 16.1 摄氏度,无霜期 275 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 1410 毫米。全村80% 以上为蒋姓,总人口约 3800 余人。蒋家村历史悠久,有着 600 多年的迁居历史,村内祠堂有联 :青田学士西湖老,炎汉世家赵岭绵,佐证了这段历史。古时,蒋姓为国姓,封地在河南蒋乡,后几经发展、迁徙,其中一支由关中迁杜陵,由杜陵迁居东阳,由东阳迁居青田。蒋家村第一世祖晖由青田而至武林(杭州西湖), 再由武林迁至现址,子孙聚居,遂成村落。
1.1 村落格局
中国传统村落的选址与布局大多受风水观念的影响,普遍遵循后有靠山,前带流水的相对封闭的空间模式[1],村落布局强调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蒋家村地势平坦,背靠亭山,面临大源溪,前有珠山,村落布局依山就势,巧妙自然,大量民居(当地人称为台门)布置期间,巷道纵横,错落有致(图 1)。经过几百年的发展,蒋家村逐渐形成了以宗祠为核心的宗族聚居形式并基本保留了原有的村落格局与空间尺度。
1.2 古建遗存
蒋家村作为历史悠久的氏族村落,古建筑遗存较为丰富,在规模、布局和建筑艺术上都体现了村庄的发展历史,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村落的核心建筑蒋氏宗祠,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至今仍然保存完好,祠堂建造考究,内部雕刻精美,经专家研究,认为是东阳木雕的经典作品。
村内现存包括锡纪台门、慎修思永台门等古民居共计 18 处,大多为清代建筑,部分建于民国时期。这些民居大多保存较为完整,建筑格局、门窗等构件能够体现当时的特色,建筑的木雕、石雕精美。特别是一处建于民国年间的笃庆锡光台门的 12 扇开门中,有 4 扇绦环板上刻有火车、汽车、轮船、自行车、留声机等当时的西洋产物,极具历史文化价值。
1.3 民间文化
村民提倡孝道文化,重祭祀,每年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历代蒋氏宗谱中的《家箴十则》和《家训八则》亦是佐证,村中有清明节祭拜祖先的蒋氏祠堂和两处香火堂;蒋家村有两次村民共有的节庆日 :即农历二月半( 二天 ) 和十月半 ( 四天 ),期间有社戏,以鼓励农民生产及庆祝丰收 ;蒋家村一向重视教育,旧有私塾启蒙,一九一九年蒋氏族人创办鼎新小学并置校产,解放后称民乐完全小学,其间涌现大量文人、学者,如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家麦家,着名黄公望研究专家蒋金乐等。
2 历史风貌现状与存在问题
2.1 历史文化要素保护乏力
蒋家村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但在现代经济快速发展,生产、生活方式急剧改变的社会背景下,这些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落后的代名词,村民的认同感逐渐减弱,再加上缺乏建筑、规划等相关专业人员参与,古村独有的历史文化无法受到科学、有效保护。
2.2 村庄布局、肌理面临挑战
由于现代居住、出行等方式的改变,村落传统的建筑、道路布局已经很难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家族聚居的合院式传统民居逐渐被拆除或废弃,取而代之的是独门独院的别墅式住房,而这些建筑在风格、色彩、高度上较为随意、多样,与现存历史建筑产生了较大反差,传统村落质朴淡雅的色彩、相对统一的格局逐渐弱化 ;出于方便车辆出行的考虑,村庄内的原卵石、石板路面多被水泥地面覆盖,仅部分偏僻的小巷内还有一些遗存。因此,村落传统肌理遭到破坏,地方特色风貌也逐步丧失。
2.3 配套设施有待完善
主要表现为村落内部道路未形成系统,人车混杂,缺乏合理的停车场地,部分道路年久失修,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