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古代兵器和武器图.doc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兵器和武器图 越王勾践剑    剑长55。6厘米,宽5厘米。剑身有黑色花纹,材料为铜和锡,剑身光亮,无锈蚀,刀薄锋利。 猎首纹铜短剑      战国,云南江川李家山出土,长28.2cm。柄部铸一人像,龇牙咧嘴,胯下夹一人头,左手执其发辫,右手提剑正欲斩割。剑身基部也铸饰人像,椎髻,服饰华丽,双手上举过头。这些纹饰,反映了古代西南少数民族的形象和习俗 吴王夫差铜剑      春秋晚期,台北古越阁藏,通长53.8cm,格宽5.5cm。剑格一面饰云纹,皆镶嵌绿松石,剑身近格处镌“攻痦王夫差 自乍其元用”八字。形制规整,锋刃锐利。是存世吴王剑中品相最佳的一件。 人形柄曲刃铜短剑      春秋早期,内蒙古昭乌达盟宁城南山根出土,长21.2cm。剑柄铸饰男女人像,一面为裸体男人,双手捧腹,一面为裸体女人,双手交胸。此剑铜质较优,铸作精细,剑型优美,装饰独具意匠,堪称杰作。 铃首曲柄铜短剑      商代晚期,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发现,长28.5cm。柄首都做成铃状,内含铜丸,振之作响,颇为有趣。 卧虎纹曲刃铜短剑和铜双鞘      春秋早期,内蒙古昭乌达盟宁城南山根出土。剑长34.3cm,剑柄铸成双虎对卧之形;鞘长34cm、35.5cm,饰镂空三角纹。 秦俑和秦剑      秦,陕西临潼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出土。陶武士俑高180cm,铜剑长91cm、身宽3.4cm.秦俑威严肃穆、渊停岳峙,秦剑锋芒森然、精光黯黯,都同样展现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奇迹。 矛   中国古代用于直刺,扎挑格斗的冷兵器。由矛头和矛柄组成。矛头多以金属制作,矛柄多采用木、竹和藤等材料制作,也有用金属材料的。矛长通常为1.8-2.7米,有的达4米多。矛头一般长40厘米,有的达80多厘米。早期的矛头为石头或兽骨,随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青铜和铁制矛头。 吴王夫差矛   中国春秋末期吴王夫差使用的一把青铜矛。于1983年11月在湖北省江陵县的楚墓出土,仅存矛头,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矛头为青铜铸造,长29.5厘米,宽5.5厘米。剑身有黑色花纹,材料为铜和锡,正面有“吴王夫差自乍(作)用”)铭文。矛刃锋利。其铸造工艺之精细为同类兵器所少见。 戟   中国古代将矛和戈攻能合为一体的格斗用冷兵器。由戟头和戟柄组成。戟头以金属材料制作,戟柄为木、竹质。戟最长可达3米多。既能直刺,扎挑,又能勾、啄,是步兵、骑兵使用的利器。早期使用的戟是青铜戟,以后随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铁戟。 刀   中国古代用于近距离砍和劈的单兵格斗冷兵器。由刀身和刀柄两部分组成。刀身狭长,刃薄脊厚。刀柄或长或短。其种类很多,有大刀、腰刀和环首刀等,是中国古代军队装备的主要兵器。早期为石刀,后来发展为青铜刀、铁刀和钢刀。 满洲顺刀 清代大漆披麻腰刀 戚家军的戚家刀 匕首      一种短小似剑的冷兵器。由刀身和刀柄两部分组成。长20-30厘米,有单刃和双刃之分。匕首短小易藏,从古至今一直是军队使用的冷兵器之一。      战国青铜匕首 戈 中国古代用于钩杀和啄击的冷兵器。由戈头和柄组成。戈头多为青铜铸造。柄多为竹、木制作,长度通常为1米左右,最长超过3米。戈盛行于商代至战国时期。战国晚期,铁兵器使用渐多,逐渐淘汰了青铜戈,至西汉后期已绝迹。      秦代“中阳”铭文戈 弓箭   中国古代以弓发射的具有锋刃的一种远射兵器。弓由弹性的弓臂和有韧性的弓弦构成;箭包括箭头、箭杆和箭羽。箭头为铜或铁制,杆为竹或木质,羽为雕或鹰的羽毛。是中国古代军队使用的重要武器之一。   清代乾隆皇帝所用之弓箭 盾      中国古代军队使用的手持防护兵器。形状有长方形、梯形或圆形。材料为皮革、木材、藤或金属等。大盾高约1米,宽约60-80厘米。小盾高约60厘米,宽约40厘米。      战国凸字形漆革盾 铠甲      中国古代军队将士穿在身上的防护兵器。由3部分组成:甲身、甲裙和甲袖,甲裙和甲袖可以上下伸缩,便于作战。最初以藤木和皮革等材料制造,以后随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青铜和铁制铠甲,可以用效地防御青铜和铁制兵器的攻击。 火铳   中国元代及明代前期金属管状射击火器。由前膛、药室和尾[上“巩”下“金”]组成。使用时点燃由药室引出的药线,引燃药室内的火药,借助火药燃气的爆发力将预装入前膛内的石弹或铁弹射出,杀伤敌人。火铳是中国元古代第一代金属管状射击火器,以铜和铁铸造,至迟出现于元代(约公元14世纪初),后普遍用于海战和陆战。战时使用的火铳有:单管手铳、多管三眼铳、五排铳、七星铳、十眼铳和大口径碗口铳(口径为100-120毫米)等。      元代致顺三年铜火铳 鸟铳      中国明朝后期对火绳枪和燧发枪的统称。由枪

文档评论(0)

zhuanqmf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