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十则导学案3.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间词话》十则导学案3

《人间词话》 【学习目标】 1、了解王国维及其著名的文学评论作品《人间词话》。 2、反“所以”“豪杰之士”“高格”“”“阑珊”“遽”等字音字形字。 “有我之境”“无我之境”的 2、对于王国维的评价: 不独为中国所有而为全世界之所有之学人。 ——梁启超 留给我们的是他知识的产物,那好像一座崔嵬的楼阁,在几千年的旧学城垒上,灿然放出了一段异样的光辉。 ——郭沫若先生 先生之学博矣,精矣!几若无涯岸之可望,辙迹之可寻。——著名的史学家陈寅恪 3、?对于《人间词话》的评价: 我个人认为中国有史以来,《人间词话》是最好的文学批评。开发性灵,此书等于一把金钥匙。 一、整体把握 1、读课文两篇,正音,并参照《考一本》P79“结构疏理”,梳理结构。 2、疏通字词落实以下字词释义 (1)有境界则自成高格? ? (2)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 (3)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 ? 王? 1.? 2.出境界需情景交融。? 3.除了以上? “闹”字:用通感的手法,把? “弄”字:? 诗人炼字把杏、花都拟人化了。好像有灵性、情感,唤起读者丰富而美好的联想和想像。? 迁移:王安石《泊船瓜州》? 京口瓜洲一水? “绿”字王安石曾用“入”“”“满”等十几“绿”?成全“绿”字? 形容。? “泪眼”句:无限到景上。? “可堪”句:“可堪”二字刻? “采菊”“寒波”二句表面上只有? 概括:情在景上,有我之境。寓景于情,见情。? 情在景下,无我之境。寓情于景,? 迁移: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无我之境)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融化在碧玉,丝绦这美好的意象之中。? 感“花”“鸟惊心”是作者“感”和“恨”情感? 任务二:结合具体诗词,谈谈你是怎样理解“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 有我之境: ①“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表现的是独立黄昏、惜春伤逝的“我”,面对着雨横风狂、落花飘零的“外物”而产生的一种无可奈何的伤感。这是“有我之境”。 ②“有我之境”是指“我”的意识尚存,诗人不仅鲜明地意识到他自己的心理状态,而且把它的色彩点染到所见的外物中,即“物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 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出心境完全融化在客观静穆的景物之中的浑然物化之境,诗人为外物所吸引达到忘我境界,外物以本来生机勃勃的面目呈现于诗人眼底,是“无我之境”。 ②“无我之境”并非指作品不带作者任何的主观感情及个性特征,而是指审美主体达到“宁静之状态”,全部沉浸于“外物”之中,达到物我合一的“优美”的境界。 译读第四则,思考:“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有高下之别吗? 明确:从作者所举例子看,“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描绘的是落花飘零之景,在独立黄昏、惜春伤逝的“我”的眼中,外物被浸染上无可奈何的伤感。“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描绘的是春寒料峭、杜鹃泣血、夕阳西下之景,在羁旅漂泊的“我”眼里,外物呈现出孤独凄婉的色彩。可见,当主体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观察外物,并把这种感情投射到外物之上时所营造出来的境界,是“有我之境”。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都描绘出一种心境完全融化在客观静穆的景物之中的浑然物化之境。可见,当诗人为外物所吸引而达到宁静忘我的状态,以冷静客观的态度观察外物,外物以本来生机勃勃的面目呈现于诗人眼底时,所营造出来的与物俱化的境界,是“无我之境”。 从观物方式及审美感觉看,“有我之境”的观物方式是“以我观物”,“于由动之静时得之”,给人“宏壮”的美感。“无我之境”的观物方式是“以物观物”,“于静中得之”,给人“优美”的美感。两者的创造有难易之分,这是因为人很难完全忘却生活之欲而达到静穆的状态。所以“写有我之境者为多”,而能达到物我浑然的“无我之境”,就较为难得。但“优美”与“宏壮”是不同的美感,不必强分高下。 自学第二则,理解“造境”与“写境”的区别与联系。 思考并回答:“造境”与“写境”有什么区别,你能各举一例加以说明吗?两者的联系呢? 任务一:结合具体诗词,简要阐述你对“造境”与“写境”的理解。 造境是由理想家按其主观“理想”虚构而成,离现实较远;“写境”则是由写实家按其客观“自然”描写而成,贴近于现实。 “造境”并非是胡编乱造,而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植根于客观世界;“写境”并非是照搬自然,而必须用审美理想对生活加以提炼、改造。 实质上艺术境界既要描写自然又要表现理想,是理想与现实的统一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