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顺次共振试验预习提示.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电子顺次共振试验预习提示.PDF

电子顺次共振实验预习提示 为顺利完成电子顺磁共振实验,请在本实验课之前认真阅读实验 讲义以及相关的教材,能够清晰并准确回答以下问题: 1、产生电子顺磁共振现象的本质是什么? 2、什么是电子顺磁共振? 3、产生电子顺次共振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4、对比总结电子顺磁共振与核磁共振不同之处。 5、能够简述实验中消除地磁场的方法。 顺 磁 共 振 1925年,乌仑贝克和哥德斯密为了说明碱金属原子能级的双层结构,首先提出了电子自旋的假 说:电子作自旋转动,由于其带负电,故而电子具有的自旋磁矩方向与其自旋角动量方向相反,但 直到1944 年,扎伏伊斯基才首先观察到电子自旋共振现象。 电子自旋共振,即(ESR),是处于恒定磁场中电子自旋磁矩在射频(或微波)场作用下所引起磁 能级的跃迁。 1954 年开始,电子自旋共振 (ESR)逐渐发展成为一项新技术。其研究对象是具有原子固有磁 距的顺磁性物质,又称之为电子顺磁共振(即EPR)。如3d 壳层未满的铁族与3d 壳层未满的稀土族 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含有自旋不配对的自由基有机化合物都是研究ESR 的重要对象。通过研究 原子及离子中未偶电子的状态及其周围环境方面的信息,从而得到有关物质结构和化学键的信息, 故电子自旋共振是一种重要的近代物理实验技术,在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要求观察电子自旋共振现象,观察顺磁离子对共振信号的影响,测量DPPH 中电子的g 因子,并利用电子自旋共振测量地球磁场的垂直份量。 一 实验目的 1.学习电子自旋共振的基本原理,实验现象,实验方法; 2.测量DPPH样品电子的g因子及共振线宽。 二 实验原理 1.电子自旋共振 由原于物理学可知,电于自旋角动量值应为 , 是自旋量子数。 ps S(S  1)h S 由于电子带负电,所以其自旋磁矩应是平行于角动量的。当它处于稳恒磁场中时,将获得2S  1 个可能取向,或者说,磁场的作用将电子能级劈裂成2S  1个次能级。简言之,两相邻次级间的能 量差为: E g  B (1-1) e B 0 B 如果在电子所在的稳恒磁场区,再迭加一个同稳恒磁场垂直的交变磁场 ,而它的频率 又f 1 hf E 恰好调正到使一个电子的能量 刚好等于 即: 0 hf g  B (1-2) 0 e B 0 则两邻近能级间就有跃迁,即发生E R 现象,此时: S B f g  B (1-3) 0 e 0 h 2B 或  g  B 0 e 0 h (1-3)式中: h 6.62621034 J S 普朗克常数 B 9.80241024 J T1 波尔磁子 1

文档评论(0)

maritime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