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得西山宴游记》导学案1.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始得西山宴游记》导学案1

《始得西山宴游记 问题导学1.作者为什么说“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2.作者借西山之游,抒发了自己怎样的人生感受? 3.《赤壁赋》与《始得西山宴游记》都是作者在特殊人生境遇中感悟自然的佳作,分析两篇文章的异同。 自主探究 有人认为柳宗元在文中流露出消极避世的人生态度,你同意这种看法吗?文法导析 1.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 作者写西山之景,不直接写所见之西山,而从多角度写登西山之所见所感,采用比照映衬的手法突出西山高峻峭拔的特点。如先写坐法华西亭“始指异之”,再写登山始感高险难测,“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下望所见之山,像土堆洞口,千里之外尽收眼底,青云萦绕,云天相连……这一切皆衬出西山之高。由此写出“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为类”的感受。在这比照映衬之下,西山之景更显其美,西山之游更觉其异,作者卓尔不群的人格更有感染力。 2.寄情于景,借景抒怀。 这篇山水游记无论叙事还是写景,都带上了作者浓厚的感情色彩,寄寓了寂寞惆怅、孤立傲世的情怀。比如,文章开始写以往游览“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记叙之中流露出被贬之后失意抑郁不平的心态。而后文写游西山则表现出偶识西山之喜、沉醉之乐,借两山的高峻气势和怪特的特点,表现自己高洁的人格和特立不群的品格。西山的“特立”,正是作者傲世蔑俗的写照。作者赋予山以个人的情致,山川壮丽无人赏识,如同自己之怀才不遇。所记山水景物无不融入自己的感情,表露自己的傲世情怀。 技法导练 导练目标寄情于景 托物言志 作者在叙事写景中多有寄寓,独特出众的西山是作者情致的象征物。作者笔下的景物,是用心灵体察过的,都带上了强烈的主观色彩。写西山,不仅写出了在山上所见之景,而且写出了自己对山水景色的独特感受。例如: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正是他孤寂、疏放的性格体现;写西山“特立”,正是他傲世蔑俗的写照;写西山的“萦青缭白”,正是他高洁人格、傲世情怀的象征。实际上柳宗元所描写的西山一带,只是一般的丘陵,并非崇山峻岭,他不过是借景抒情,在山水之间浇灌自己的情感,赋予山水以个人的情致。山川壮丽却无人赏识,如同士人之怀才不遇。 请借鉴本文寄情于景、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篇游记类文章,表达一种人生感悟。400字左右。 素材积淀 话题集锦 柳宗元获罪遭贬,心情极度郁闷压抑,痛苦不堪,又居于偏远的永州,只好寄情山水,抒发政治上的失意和郁闷之情。西山的高峻挺拔、气象阔大、独立出众,暗合了作者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人格和傲世情怀。西山,成了柳宗元的知音。在西山,他乐而忘返,达到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境界,这正是作者对人生磨难的不屈抗争与高贵人格的体现。这种坚强的性格与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尤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面对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大的升学、就业、工作压力,我们要像柳宗元那样,学会在自然中宣泄激情,释放压力,在困境中保持高尚人格。 本材料可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话题的写作。 佳作片段 你不能圆滑媚俗一点吗?你不能稍微低一下你高扬的头颅吗?你稍微施一点伎俩,也就不会把自己逼坐在江雪里。 把钩放下。端坐。收竿。 把钩放下。一尾盛唐就这样被你轻轻提起,又被你轻轻放下。 我顿悟了,我明白了。 你,一介书生,心忧天下。为捕蛇者感慨万千,对钩心斗角者义愤填膺。你的洒脱不羁,你的不屈人格,注定要把你推向永州。这样,你便贴近了寂寥凄清的小石潭,你便登临西山之上而长啸。所有的悲叹在这里全然消解,所有的哀怨在这里全然沉淀,所有的硬气在这里全然升腾。[问题导学] 1.提示:作者游奇山异水是想聊以忘忧。文章开头即写明自己不幸的遭遇和贬谪南荒后“恒惴栗”,郁闷痛苦不堪的心情,因此“幽泉怪石,无远不到”,以至“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虽然他几乎走遍了永州的奇山异水,但它们没有给他带来特殊的感受,没有感到此山此水有何“怪特”之处。然而当作者“坐法华西亭,望西山”时,“数州之土壤”尽收眼底,方觉西山是任何地方都无法相比的,这高峻的西山卓尔不群的气质是何其熟悉,渐渐地作者不知不觉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引觞满酌”,沉醉于自然之美中,“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深切体会到天人合一的至理。因此作者认为西山之游才是真正游览山水的开始,以往的游览算不上真正的游览。文题“始得”恰好点明此游之意义,并以“未始”与“始”结构全文。 2.提示:文章开始写以往游览“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觉而起,起而归”,记叙之中流露出被贬失意、抑郁不平的心态。而后文写游西山则表现出偶识西山之喜、沉醉之乐,借西山的高峻气势,表现自己高洁的人格,山水景物中无不融入自己的感情,表露出自己的傲世情怀。 3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