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漫游者的夜歌》教学设计3
《漫游者的夜歌》教学设计
两年前,我在《读歌德诗的几点体会》一文中,提到《漫游者的夜歌》是一首最有名的短诗,人人能懂,但又有各种不同的解释,现在我想进一步谈谈我对于这首诗的理解。我先把这首诗译成中文如下:
一切峰顶的上空
静寂,
一切的树梢中
你几乎觉察不到
一些声气;
鸟儿们静默在林里。
且等候,你也快要
去休息。
在诗歌广泛的领域里,有一种诗写得很朴素。这种诗一般都是短诗。它们语言简单,却非常精练;没有任何词藻,却能发挥诗的最大的功能;看不出作者有什么艺术上的技巧,但多半是最杰出的诗人才能写得出来。这种诗浑然天成,好像自然本身,它们洗涤人的精神,陶冶性情,给人以美的享受,如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柳宗元的《江雪》等简短的绝句都是这样。外国的大诗人,在他们的长篇巨著之外也常常留下几首朴素而短小的绝唱。《漫游者的夜歌》在这种诗里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一首。
这种诗很不容易译成另一种语言。因为它们之所以成功,在于诗人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语言的特长,而这特长又不是另一种语言所能代替的。若是逐字逐句地去翻译(尽管我们主观上念念不忘是在译诗),其结果往往索然无味,表达不出原诗中每个字的音与义给予读者的回味无穷的感受,可是这也正是那些为数不多的优秀的朴素的诗具有的特点。如果译者只体会诗的意境,不顾原诗的形式和字句,那么译出来的诗,成功的无异于是译者本人的创作,失败的会弄得面目全非。歌德的《漫游者的夜歌》短短八行,它的声誉并不在12111行的《浮士德》之下。1982年歌德逝世150周年时,西德文化界征求群众关于歌德诗歌的意见,公认《夜歌》是歌德诗中最著名的一首。20世纪20年代统计,《夜歌》被作曲家谱成乐曲,就超过了二百多次。它在中国也不是生疏的,20年代郭沫若、30年代梁宗岱、最近钱春绮都先后把它译成中文。郭沫若和梁宗岱是诗人,钱春绮是德语诗歌有经验的译者,他们译这首诗,各自有独到之处,读者可以参阅。本文内我的这首译诗,自信不能体现原诗之美于万一,但在翻译时,尽量体会了诗人写这首诗时的处境和心境。有些好诗,感人甚深,但诗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的,则无从考究,这就不无影响对于诗进一步的理解。歌德这首诗,则有资料可供参考,从中能够得到一些启发。
歌德于1780年9月6日在图林根林区基克尔汉山顶上狩猎小木楼里过夜,他吟成这首《夜歌》,用铅笔写在小楼的板壁上。同时他写信给他的女友石泰因夫人,信里有这样的话:
我在这地区最高的山基克尔汉住宿……为的是躲避这个小城市的嚣杂、人们的怨诉、要求、无法改善的混乱。
我最初读《漫游者的夜歌》,总以为“漫游者”是从平地走入山区,仰望山顶和林中的树梢,一片寂静。读了这信后才知道,“漫游者”的所在地是在这地区最高的一座山上,那么,他就不是仰望而是俯视了。从高处举目四望,才很自然地看到一切的峰顶和一切的树梢,而寂静的并不只是峰顶,更广阔地是峰顶的上空(因为德语中标明在某某事物之上的介词有两个,一个表示上下两物紧密相接,另一个表示中间有一定的距离,原诗中所用的介词则是后者),至于树梢,不能说完全没有声气,只是作者在高处几乎觉察不到罢了。
歌德写《夜歌》时的心境,也不像是诗里写的那样平静。歌德于1775年应魏玛公爵卡尔·奥古斯特的邀请到了魏玛(那时他26岁),不久就接受了许多繁重的任务,先是重新开发图林根林区伊尔梅奥附近的铜矿和银矿,后来又参与军事、交通、水利等委员会的领导工作。一个狂飙突进时代的诗人处理这些非常实际的事务,需要不断克制自己,以极大的耐力来应付。歌德为了使这贫穷狭隘的小公国能够政治进步、财源富裕,付出了许多心血。但是宫廷里人事的倾轧和落后保守的势力使歌德的工作遇到不少障碍,他初到魏玛时的一片热忱也渐渐减退。1779年他到瑞士旅行,曾写信给石泰因夫人说,若能从各种政治势力的斗争中摆脱出来,专心从事文艺工作,该有多么好啊。现在,从前边引用的给石泰因夫人信里那句话的后半句可以知道,歌德是以怎样的心情来到基克尔汉的,这也就是《夜歌》里最后两行“且等候,你也快要去休息”的背景。
以上是根据歌德给石泰因夫人的信对《夜歌》作了些粗略的说明。下边对这首诗再作一点分析。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八行,但也自成一体,有完整的结构。若用几句话来概括,那就是从上而下,从远而近,从外而内,在这样的层次中,静寂的程度逐渐减弱。一切的峰顶上空是既高且远,树梢就不像峰顶那样高,也比较与人接近了,林中的小鸟比树梢又低了一些。峰顶的上空是无边无际的静寂,树梢和林里的小鸟总不免有些动静和声气,不过在这静寂的夜里人们难以觉察得到。最后,诗人把自己安排在诗里,第七、八两行与前六行相反,只说出自己的愿望,去得到休息。歌德给石泰因夫人的信可以证明,他心里一点儿也不平静。
由远而近,由外而内的结构在这种朴素的短诗里相当普遍(当然,也不能说都是这样)。以中国诗为例,如本文前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