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转化差生.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转化差生

浅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转化差生 1、相关定义 1.1、在概念、规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高中物理的核心,它们是构成高中物理大厦的砖石和钢筋 框架。抓好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教学,对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物理思维习惯,锻炼 概括、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至关重要。 第一,重视概念、规律建立过程的教学。物理概念和规律是人类思维发展的结晶。 在教学中,如果物理教师能够按照前人的思维历程,巧妙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循 37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着前人思维活动的影迹,重走缩短版的概念规律的产生过程,让学生个体的认识结构 与物理环境相互作用,学生会从中领悟形成概念规律的科学思维方法,把握事物的本 质,同时也训练了思维能力。 第二,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掌握概念和规律。(1)通过表格对比法整理易混淆 的概念与规律,提升学生的比较综合能力。例如,理解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时,可引 导学生列表进行对比。(见表 4-2,说明:在表中,建议学生对两者的每项特点列出 相应的实例,由直观思维进一步概括达到抽象思维,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 表 4-2 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比较表 比较 相互作用力 平衡力 相同点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力的性质同一性质的力,即同为引力、弹力或 摩擦力等。举例 力的性质不一定相同。举例 力的作用 点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举例 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举例 力的效果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产生的单独效果,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产生的效 不能抵消。举例 果互相抵消。举例 不与时间的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具有瞬时对应关没有这种瞬时对应关系。举 同关系系。举例 例 点涉及物体只涉及发生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两涉及三个物体,其中的两个物体 的个数个物体其中一个力的施力物体,同时 又是另一个力的受力物体。举例 对另一物体施力。举例 合力由于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所以不能合成。举例 合力为零。举例 要按每个力的实际情况来计算所做的二力做的功大小相同,效果相反 做功功。它们各自做的功不一定相等。举(一正一负),互相抵消,即合 例 力做的功为零。举例 (2)巧用示意图法(框架图、树形图、流程图等)整理复杂的概念与规律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概念规律间的复杂关系,有时难以用语言表达,示意图法 则一览无余,而且学生主动画示意图的过程,就是利用物理思维梳理知识,重新建构 的过程。例如,图 4-6 是某学生学完力学,在复习过程中所画的牛顿力学知识框图, 相信这位同学对牛顿力学的逻辑关系了如指掌。 38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牛顿力学知识结构 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曲线运动(平抛)匀速圆周运动简谐运动 水平:x 0t 2 T 2 f 2 n回复力:F kx 0 atS t 1 2as 02at2 2 2竖直: 0 y 12 2gt R 2 a 2单摆:T 2 l RRg a 恒定且恒定且 大小不变大小方向 与 与 不共线 0共线与 垂直都随位移变化 弹 力: F a 0 接 k x 0f f物体的平衡 m牛 触静1.当 F=0 时,a=0 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F 0 力摩擦力 f m N顿2.F=ma 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a 0 动f N性质定 Fx 0 力律3.F= F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Fy 0 重 力:G mg 万有引力: 场F Gm1 m 2 2 F=maF=ma 0 at 2 2 t 0 2as F kq qr 1 2 力2 电场力r F qE动动量定理:机动能定理: F q B I P械 W EK 磁场力能功能关系: W其 他 E F ILB量动量守恒:当 F 0, P 0 机械能守恒: W其 他 0, E 0 图 4-6 牛顿力学知识结构图 1.2、纠正错误前概念,消除负迁移影响 物理前概念是指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之前,对感知现象与生活经验总结加工得出 的初步的认识与理解。前概念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前概念对学习产生正迁移, 相反的,消极的前概念就会产生负迁移[1]。 大量教学经验表明,错误或偏激的物理前概念,严重影响了学生对物理新知识的 理解和掌握,阻碍了学生良性物理思维习惯的建立,而且在较长时间内这种根深蒂固 36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的负面影响很难消失,甚至有的物理前概念重现频率较高。例如,部分学生错误的认 为,摩擦力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速度越大, 物体的惯性越大;功是矢量等等。教学经验还告诉我们,对物理现象的重新再认识, 即纠正错误前概念要比认识新的物理现象困难的多。因此,教师要采取科学的教学方 法,有效的转变消极物理前概念[1]。 第一,有意设局,引诱学生”上当”[2]。教师认真分析以往学生各知识点出现的 错误前

文档评论(0)

wyw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