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镁合金AZ31B在腐蚀环境下的的棘轮和低周疲劳性能研究
镁合金AZ31B在腐蚀环境下的的棘轮和低周疲劳性能研究
1、相关定义
1.1、棘轮定义
棘轮应变是非对称应力控制下材料应变的循环累积。非安定状态时材料的各 个循环滞回环是不封闭的,为了反映这种累积,定义单轴棘轮应变和棘轮应变速 率如下: T εr =ε max (4-1) εr =d ε rdN (4-2) 式中,上标 T 表示材料变形和应力的真实状态,真应变和真应力分别表示为: εT=ln(1 + ε) ,σT=σ(1 + ε ) ,其中σ, ε 分别为材料的工程应力与应变,ε Tmax 为 一个循环中的最大真实轴向应变,N 是循环次数。 天然硫化橡胶在轴向非对称应力循环作用下的典型应力应变曲线如图 4-11(a) 所示,由于试样在拉伸过程中会伸长,导致截面积减小,从而使得真实应力在循 环过程中不断增加,同时棘轮效应的存在,使得轴向应变不断得到累积。从图 4-11(b)中可见,在循环的初期,棘轮应变迅速增长,但其速率却逐渐减小,并最 终趋于稳定,以恒定速率增长。在实验过程中还发现,对于较低应力幅值与平均 值加载情况下,橡胶材料容易趋于安定;而较高应力作用下应变会不断地累积, 从而导致材料疲劳破坏。 由图 4-11 可见,对于橡胶材料,在初始加载阶段产生的变形占棘轮试验停机 点总应变的 80%左右。包含如此大比例初始应变的棘轮应变来描述应变累积效应 可能会掩盖应变累积的本质规律,因此采用传统意义下的棘轮应变的定义或许并 非是最佳方法。为此,在以下讨论中特定义棘轮应变为试样停机点应变扣除初始 第一圈单调加载应变后的剩余应变累积量?ε rat : 0 ?εrat=εr ? εr (4-3) 其中ε r0 表示初始第一圈单调加载应变峰值。 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四章 橡胶循环特性分析 48 (a) 应力应变响应 (b) 棘轮应变随循环圈数变化趋势 图 4-11 天然橡胶的棘轮行为:(a)应力应变响应 (b)棘轮应变随循环圈数变化趋势 Fig.4-11 Ratcheting behavior of nature rubber: (a) axial stress-strain response and (b) ratcheting strain with cycles.
1.2、棘轮应变的定义
棘轮应变是应力控制循环加载条件下循环塑性应变的逐步累积。国际上有三 种棘轮应变的定义来反映这种循环塑性应变累积 εr= (εL + εR )/ 2 (5-1) 式中,ε L 和ε R 可表示为: 塑性应变 εR( L)=εTma x(min ) ? σTma x(min ) / E (5-2) 峰,谷值的总应变 45 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五章 非对称循环试验结果及分析 εR(L ) =εTmax ( min ) (5-3) 峰值总应变 εR(L ) =ε Tmax (5-4) 式(5-2)上标 T 表示真实应变和真实应力,真应变和真应力分别表示为: εT=ln (1 +ε ),σT=σ (1 +ε ) 。σ, ε 为材料的工程应力应变; 和 表示一个 循环周期中的最大和最小折返真应变, 和 分别为与折返工程应变 和 对应的真应力。则式(5-1),(5-2)的定义表示棘轮应变为某循环下的平均塑性 应变量,式(5-1),(5-3)表明棘轮应变为某循环下的平均总应变量,以及式(5-1), (5-4)表明棘轮应变为某循环下的峰值总应变量。在本文中很难将 PPS 涂层的弹 性应变和塑性应变区分开来,因此本文中棘轮应变定义为平均总应变量,即式 (5-1)和(5-3)的形式。 T εmaxε Tmin T σmaxσ Tminε max εmin 如果材料棘轮循环可以达到或接近饱和状态,则称此刻的棘轮应变为循环饱 和棘轮应变,简称 SR 应变(Saturated Ratcheting Strain),记为εrs 。
1.3、交通事故定义
对于交通安全的定义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侧重和描述。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 将道路上所发生的意外有害事件或者危险事件定义为交通事故。这些事件阻碍了 交通的正常流通和运转功能,这些事故(正常交通功能失效)常常是由不安全的 行为、其他不安全的因子或者这两种因素之间相互作用而引起的[20]。日本的道路 交通法将由于车辆在道路交通中引起人员死亡或财务损坏明确立法为交通事故 [21]。日本的定义侧重于事故损失程度,如果仅仅是十分轻微的碰撞,当事人之间 相互协商就能解决的,或者不需要警察或者保险公司介入的事故不能称之为交通 事故,即没有一定程度的损失不能称之为事故。 1991 年我国首次对交通事故进行了明确的定义。2004 年 5 月 1 日起实施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对交通事故重新进行了定义:是指机动车 在道路上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