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铝水滑石对活性黄KE-4G染料废水的吸附_0.doc

镁铝水滑石对活性黄KE-4G染料废水的吸附_0.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镁铝水滑石对活性黄KE-4G染料废水的吸附_0

镁铝水滑石对活性黄KE-4G染料废水的吸附 1、相关定义 1.1、染料的概念与分类 所谓染料,就是指采用适当的方法,能使纤维材料或其它物质染成具有鲜明而坚牢的 颜色的有机化合物[4]。染料按应用分类可分为:直接、酸性、金属络合、不溶性偶氮、还 原、硫化、分散、活性、阳离子、缩聚等染料;按结构分类可分为:硝基及亚硝基、偶氮、 不溶性偶氮、蒽醌、靛族、硫化、芳甲烷、菁类、酞菁、杂环类等染料。 活性染料分子中具有能与纤维分子的羟基、氨基发生化学结合的反应基团,染色时与 纤维发生共价结合而坚牢地染着在纤维上,故又称反应性染料。阳离子染料分子溶于水呈 阳离子状态,但早期的染料分子中,具有碱性基团,常以盐形式存在,可溶于水,故又称 碱性染料或盐基染料[5]。本实验所选用染料亚甲基蓝、结晶紫为阳离子染料,甲基橙为酸 性染料。 1.2、吸附的基本概念 1.3.2.1 吸附 吸附是指固体表面的分子或原子因受力不均衡而具有剩余的表面能,当某 些物质碰撞固体表面时,受到这些不平衡力的吸引而停留在固体表面上。吸附 的结果是吸附质在吸附剂上浓集,吸附剂的表面能降低。吸附技术就是利用多 孔性固体吸附废水中某种或几种污染物,以回收或去除某些污染物,从而也是 使废水得到净化的方法。 1.3.2.2 吸附剂及吸附质 吸附时的固体称为吸附剂;被固体吸附的物质称为吸附质。由于吸附作用 发生在吸附剂的表面上,所以与吸附剂的表面特性有密切关系,主要包括以下 三个方面[27]: (1) 比表面积 单位重量的吸附剂所具有的表面积称为比表面积。一般比表面积随物质的 分散度和多孔性的增大而增大。 (2) 表面能 固体物质外层分子所受的引力小于内层分子,即具有表面势能,称为表面 能。表面能将引起表面吸附作用。 (3) 表面化学性质 在固体表面上的吸附还与固体所具有的晶格结构中的化学键以及表面的基 团性质有关。 总之,固体比表面积的大小只提供了吸附质与吸附剂之间的接触机会,表 面能则是从能量的角度分析吸附表面过程自动发生的原因,而吸附剂表面的化 学状态在各种特性吸附中起着重要作用。 1.3.2.3 吸附剂的种类 吸附法中常用的吸附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种类[28-29]: 15 (1) 活性炭 活性炭是最常用的水处理吸附剂,包括粒状活性炭、粉状活性炭和活性炭 纤维等。活性炭比表面积可达几百至几千 m2/g,吸附性能优异,水质处理效果 好。 (2) 粘土类吸附剂 粘土类吸附剂主要有:膨润土、蒙脱石、凹凸棒土、硅藻土、沸石和高岭 土[30]等及其经过活化、改性或交联的产物。天然粘土矿物吸附性能较差,经过 改性处理后其吸附性能显著提高。 (3) 高分子吸附剂 常用高分子吸附剂包括:合成树脂、离子交换纤维和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等 [31]。在吸附应用中有比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4) 煤质吸附剂 变质程度较低的褐煤和长焰煤及变质程度较高的无烟煤内部具有比较丰富 的孔隙,具有一定吸附性能[32]。经过适当处理如炭化、活化等能改善煤的吸附 性能。 (5) 复合吸附剂 复合吸附剂大多是由不同的吸附剂组分复合而成。如:以膨润土、陶土、 滑石粉和稀土氧化物为主要原料,用聚氨酯泡沫塑料作载体,制作成一种泡沫 陶瓷吸附剂;利用生化物质甲壳素、壳聚糖和活性炭制备 CCF 高效复合生化吸 附剂;复合吸附树脂等。通过有机地整合来达到一个比较好的吸附效果。 (6) 利用废弃物制备的吸附剂 用作吸附剂和用于制备吸附剂的废弃物有:粉煤灰[33]、玉米芯、淀粉渣加 工废弃物、铝土矿冶炼中产生的残渣-红泥[34]、炼钢炉渣等。利用废弃物制备 吸附剂可以充分实现”废”物综合利用。 吸附剂是吸附过程的重要物质基础。目前工业上使用较为普遍的是活性炭 吸附剂,但因其价值昂贵,在应用方面受到限制。开发廉价、高效水处理用吸 附剂将是吸附剂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1.3.2.4 吸附机理 溶质从水中移向固体颗粒表面会发生吸附,是水、溶质和固体颗粒三者相 16 互作用的结果。发生吸附的主要原因在于溶质对水的疏水特性和对固体颗粒的 高度亲和力。溶质的在水中的溶解程度是确定第一种原因的重要因素,溶质的 溶解度越大,则向表面运动的可能性越小;相反,溶质的憎水性越大,向吸附 剂界面移动的可能性越大。吸附作用的第二种原因主要由溶质与吸附剂之间的 静电引力、范德华引力或化学键力所引起[35]。固此,吸附相应地可分为三种类 型: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和离子交换吸附[27]。 1.3.2.5 吸附的类型 (1) 物理吸附:是指吸附质与吸附剂之间由于分子间力而产生的吸附。其 特点是没有选择性,吸附质并不固定在吸附剂表面的特定位置上,在一定程度 上可以在界面范围内自由移动,因此吸附程度不强,容易脱附。物理吸附是明 显的放热过程,主要发生在低温状态下,故降温有利于

文档评论(0)

wyw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