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括中国古代一位通才科学家.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敬乐》2017 EE Dept,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沈括:中国古代一位通才科学家 陈关荣 依稀记得,初中读课外数学书开始接触等差级数求和问题时,看到“沈括”这个名字和他 的“隙积术”,一度振奋莫名:原来在九百多年前的中国北宋,已经有人懂得如何解算高 阶等差级数求和!后来还知道,南宋的杨辉和元朝的朱世杰对它作了完善和推广。除了隙 积术,沈括在数学方面的贡献还有 “会圆术”,利用圆的半径、弦长和扇形高度来近似计 算圆上扇形弧长。 多年之后,才知道这位古代数学家沈括(1031-1095 年)其实还是一位通才科学家和知识 渊博的学者,也是一位有能力的政治家。沈括是杭州人,于仁宗嘉祐八年(1063 年)考 取进士、后神宗时期参与王安石变法 (1069-1085 年期间)、熙宁五年(1072 年)任职司 天监、熙宁八年(1075 年)出使辽国并于次年任翰林学士和三司使、元丰二年(1079 年) 牵涉殃及苏軾的乌台诗案、元丰五年(1082 年)因宋军败于西夏而遭连累被贬,晚年则 以平生见闻,隐居纂著,直至辞世。 沈括的科学成就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数学。上面提到沈括的“隙积术”和 “会圆术”, 在世界数学史上是遥遥领先的首 创,比西方学者发现类似的公式早六百多年。他还提出过计算围棋对弈总局数的估算方法。 围棋是中国人发明的一种高级智力游戏,始于春秋战国时代。棋盘上有1919 361个可 以投子的格点,而每个格点又有黑子、白子和空位三种可能,因而共有 3 的 361 次方那么 多种的棋局变化。这在当年是一个天文数字,但沈括估算出来的结果却非常精确。日本数 学家三上义夫 (1875-1950 年)曾给予沈括极高的评价。三上义夫博士有名著 《中日数 学的发展》,包含中国数学史部分 21 章。他在“中国算学的特色”中写道:“日本的数 学家没有一个比得上沈括。像中根元圭精于医学、音乐和历史,但没有沈括的经世之才。 《敬乐》2017 EE Dept,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本多利明精于航海术,有经世之才,但不像沈括的多才多艺。…… 沈括这样的人物,在 全世界数学史上找不到,只有中国出了这么一个。我把沈括称作中国数学家的模范人物或 理想人物,是很恰当的。” 沈括精通天文学。他提倡过 自称为 “十二气历”的新历法,与今天的公历相似。他改进了 张衡 (78 年-139 年)观测天象的 “浑天仪”并制造了计时的 “浮漏仪”和测日影的 “景 表”。当年他已经知道 “冬至日行速,夏至日行迟”,并且在计时精度方面领先西方六百 多年。他亲自观测北极星,留下绘图两百多张,得出北极星位置与地球北极方向相距三度 的结论,还解释了太阳运动不均匀而引起的时差现象。他在历史上第一次阐明了月亮盈亏 和日食月食的原因。此外,他实地考察过海潮的涨落规律,得出“每至月正临子、午,则 潮生”的正确结论。 在物理学方面,沈括深谙力学、光学、声学特别是磁学。他记录了指南针原理及制作方法, 并发现了地磁偏角的存在,指出“以磁石磨针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 比哥伦布 1442 年的地磁偏角报告早四百多年。他还清晰地说明了墨子观察到的针孔成像 和凹凸镜面成像等光学原理,并解释了彩虹的形成。沈括对声音的共振现象有细致的研究, 用纸人来放大琴弦上的共振,比 1677 年英国人诺布尔(Willian Noble )和皮戈特 (Thomas Pigott)用纸游码演示弦线共振早五百多年。沈括还描述了“虚能纳声”的空 穴效应,以此来解释为什么士兵们用皮革箭袋作枕头可以听到数里之外人喧马叫。此外, 沈括还记录并分析了鸣钟的声学原理。 在地质和地理学方面,沈括正确地解释了化石的形成,比达·芬奇关于化石的类似论述早 四百多年。沈括一生游历全国南北各地,对华北冲积平原的形成和雁荡山流水侵蚀等现象 深有研究。他的 “流水侵蚀作用”观点,比 1785 年英国赫顿 (Jame Hutton)在《地球理 论》一书中同样的论述早近七百年。沈括在勘察宋代著名人工运河“汴渠”时,精确地测 量了四百二十多公里的河段,得出全程地段的落差与今天的测量结果相比只差几厘米。在 水利工程方面,他主持过沭水和芜湖的

文档评论(0)

ldj2153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