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婴幼儿早期教育
1、相关定义
1.1、儿童早期音乐审美教育的概念及其意义
(一)儿童早期音乐审美教育的概念 姚思源.论音乐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2:26 廖家骅.音乐审美教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66 蔡蕾.音乐审美教育与人的和谐发展.天津音乐学院[D],2007 徐希茅等.音乐美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1 李琳.音乐与素质教育浅析[J].肇庆学院学报,2002 13 通过前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知道,对儿童的教育应该是一种美的教育,是培 养儿童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音乐审美教育作为美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 分,应该充分利用音乐作为媒介,以审美为核心来实施美的教育,是一种审美 实践活动。于是我们可以认为,儿童早期音乐审美教育就是在儿童的早期发展 阶段,在现实生活和音乐活动中,结合儿童的生理发展及儿童的审美心理特点, 通过美的音乐形象,感染儿童,激发儿童的音乐潜能,让儿童充分体验音乐的 音色美、节奏美、旋律美、和声美、织体美等,让儿童进入真善美的音乐艺术 天地,通过音乐审美实践的感染,激发儿童的情感,培养儿童高尚的情操完善 人格的构建,实现对儿童美的教育。 (二)儿童早期音乐审美教育的意义 从上文儿童早期音乐审美教育的概念可以看出,儿童早期音乐审美教育就 是在儿童的早期发展阶段,在现实生活和音乐活动中,结合儿童的生理发展及 儿童的审美心理特点,通过美的音乐形象,感染儿童,激发儿童的音乐潜能, 让儿童充分体验音乐的音色美、节奏美、旋律美、和声美、织体美等,让儿童 进入真善美的音乐艺术天地,通过审美审美实践的感染,激发儿童的情感,培 养儿童高尚的情操和审美情趣,从而完善人格的构建,实现对儿童美的教育。 儿童早期音乐审美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促进儿童的全面和谐发展。那么教师与家 长就应在儿童早期音乐审美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充分引导幼儿置身于愉悦、和谐、 自主、创造的音乐学习活动中,让幼儿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感受到音乐学习 的快乐,从而促进儿童身体健康、语言与认知、情感和意志、个性、社会性等 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要实现对儿童早期音乐审美教育,必须充分了解儿童早 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尤其是音乐与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儿童早期音 乐审美能力发展的特点等等。 14
1.2、儿童早期音乐审美教育的概念
一、美育概念的提出一、美育概念的提出 [美]. Erice Jensen . 艺术教育与脑的开发[M].董奇主编.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7 8 (一)西方”美育”概念的提出 最早系统提出”美育”理论的哲学家,当属 18 世纪末的德国著名诗人、 哲学家席勒,他认为,在具有”促进健康的教育,促进认识的教育,促进道德 的教育”基础以外,还应该有促进鉴赏力和美的教育。美的教育的目的应该是 使我们感性和精神力量达到整体的尽可能的和谐。席勒还认为,利用审美这个 中介,就能让”感性的人”成为”理性的人”,也就使人类从必然王国飞跃到 了审美王国。”在那里,指导行动的不是对外来习俗的呆板模仿,而是人们自 己美的本性。在那里,人们以勇敢的单纯和宁静的天真走过最复杂的关系网, 既无须以损害别人的自由来保持自己的自由,也无须牺牲自己的尊严来表现优 美。”席勒把人的解放和人性、人格的完善作为美育的终极目标,这源于其 对人道主义的理想追求。 马克思、恩格斯对先前的美学美育思想进行了科学的扬弃,他们从审美活 动与社会实践的关系角度出发,提出了著名的”劳动创造了美”这一论断,把 审美教育建立在了社会实践观和科学唯物史观的基础上,提出了”人也是按照 美的规律来建造”。但是资本主义破坏了这一切,他指出”劳动创造了美,却 使劳动者成为畸形。劳动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但使一部分工人回到野蛮的 劳动,并使另一部分工人变成机器。劳动生产了智慧,但是给工人生产了愚钝 和痴呆。”③”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没有什么感觉;贩卖矿 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特性。”充分揭示了 资本主义的异化现象,马克思提出改变这一切的主张:消灭私有制、消灭异化 劳动,创造出为克服人性的分裂与异化的社会现实条件。有了这样的条件,于 是劳动就”不再是奴役人的手段,而成了解放人的手段,因此,生产劳动就从 一种负担变成一种快乐。”所以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实现全面协调人与自 然、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真正实现人的本质力量、全面发展人的个性才能, 充分发展人的需要和能力,从而实现人格的完美与健全,促使人成为一个审美 的人,即成为”具有丰富的、全面而深刻感觉的人”。 席勒.美育书简[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108 席勒.美育书简[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108 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