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谈小学音欣赏课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谈小学音乐中 ——以《丰收欢乐而归》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摘要:想象力是人类不断向前发展的保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是音乐教育的重要职能之一。引导和鼓励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畅所欲言,并利用学生天生的好奇心和表现欲,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关键词:;欣赏;想象力
《丰收欢乐而归》教材分析《丰收欢乐而归》是小学人教版四年级第一单元中的教学内容,属欣赏课范畴。选自民乐合奏《东海渔歌》。整个单元围绕大海和渔歌展开。由于在上课之前,已经学唱了《赶海的小姑娘》,学生们对大海有了一定认识,能以大海为主题展开系列想象。
民乐合奏《东海渔歌》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黎明时的海洋;渔民出海捕鱼;、战胜惊涛骇浪;、丰收欢乐而归。由马胜龙、顾冠仁作曲。乐曲表现了东海渔民的劳动生活。
《丰收欢乐而归》由三个部分组成,乐曲开始,在弦乐震音和扬琴分解和弦的琶音伴奏下,有笛子吹出悠扬的、节奏自由的散板旋律。中间部分,首先由乐队以强的力度奏出一个壮阔的旋律,这个旋律是欢快主题的放宽变奏,中速、节奏舒展,很有气势,第二乐句是第一的模进,接着,由低向高推进的旋律把情绪推向高潮。乐队全奏后,由弦乐奏出了乐曲开始时的优美主题,同乐队的全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接着再现了由低向高的旋律,最后结束在不稳定的徵音上,为进入第三部分作了准备。结束部分,音乐的速度转为快板,节奏紧凑,再现了乐曲第二部分欢快的主题,这是根据浙东锣鼓的民间音乐改编的旋律,全的核心音调,经过不断的变化,渐快、渐强,最后,鼓乐齐鸣,在最热烈的氛围中结束。
在导入部分,我的设计意图是引导学生在没有任何特定环境的情况下,去充分发挥想象。“丰收欢乐而归”可以是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发生的事情。我直接将课题板书在黑板上,请学生根据题目自己的想法。学生的回答五彩斑斓,有说是在田地里收割麦穗欢乐而归的;有说是在一个金碧辉煌的舞台上,演员们装扮成农民庆祝丰收的;有说是到了春节,在各个地方辛勤工作的亲人欢聚一堂过新年的;有说是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后,经过努力取得成功的等等。在同学们的表述基础之上,我用一句“让我们走进东海渔村,看看那里的人们是怎样丰收欢乐而归的”进入到下一环节。
在新授课部分,我没有先介绍乐曲,而是请学生直接听,目的在于不禁锢学生的想象。在完整听完第一遍以后,我请学生简单讲述乐曲带给他的第一感受。在这个环节只能称为 “听音乐”。因为“听”与“欣赏”虽然表面相近,但是其各自对于音乐带给听众的感受却相隔十万八千里。“听”仅仅停留在感官,“欣赏”却是欣赏者通过听觉去感觉音乐,从中获得音乐美的享受,得到精神的愉悦和认识的满足。它是音乐作品和表演的最后归宿。
学生对乐曲有了初步印象,此时,我再简介乐曲。但同样,我没有一股脑儿的将乐曲介绍的一清二楚,因为那样做无疑于老师画好了轮廓,学生只需往里涂颜料般枯燥无味。在我给了特定环境,《丰收欢乐而归》选自民乐合奏《东海渔歌》第四部分,主要描述东海渔民的劳动生活后,学生的回答虽主要围绕打鱼展开,但同样精彩而丰富。
其中一个学生这样描述道:“听着音乐,我仿佛看到儿子和爸爸在傍晚的时候乘船出海,在海上遇到大风浪,但他们不畏艰险,最后战胜恶劣天气,得以胜利而归的情景。”我好奇于为什么想象是在傍晚出海,他说音乐一出来非常宁静、深远,就像在描述傍晚时寂静的大海。可见,孩子已经在仔细地感受音乐了;还有一个学生说道:“我觉得是在清晨,渔村里的村民们集体乘船出海,刚开始所有的人都在有说有笑,期待着能捕捞很多的鱼,但来到目的地,正准备捕捞时,却突然狂风暴雨、雷电交加,其中有一个人还掉进了海里,他是一个小男孩的爸爸,这是小男孩第一次和爸爸出海,可爸爸就出事了。风渐渐小了,雨也渐渐停了,大海恢复了平静,人们很快就忘记悲伤继续捕鱼,只剩小男孩独自一人流泪。因为最终捕捞了很多的鱼,人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回到了渔村。”
当这个学生想象着在暴风雨里有人丢了性命,我纠正了他的假设,因为偏离曲作者的意图,乐曲的表现以“丰收”、“欢乐”为主,没有悲哀在里边。但课后,我认为自己错了,有危险的地方就会发生生命安全的问题,既然人们在海上遇到了暴风雨,怎么就不允许出现有人失去生命的假设呢?乐曲的中段一开始呈中速,由乐队强有力地奏出一个壮阔的旋律。舒展的节奏怎么不能让人想象成人们在为死去的伙伴、儿子在为爸爸悲伤呢?学生能有如此想象,正好说明他认真地听辨出了音乐情绪的变化,我怎么能去否定他的假设呢?
到这里,“听音乐”已近经向“欣赏音乐”迈近了,我引导学生将乐曲划分成三部分,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走向理性理解。这一环节我请学生分段欣赏。并对我国民乐队的构建、部分独奏乐器进行了简单介绍。一节音乐课在任重而道远的音乐教育中显示不出多大的功效,但我希望通过不断的深入、推进,使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丰富的情感,使欣赏音乐变的名副其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