浊点萃取技术及其应用.pdf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浊点萃取技术及其应用

浊点萃取技术及其应用 浊点萃取技术及其应用 萃取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手段,萃取方法多种多样,这些方法各有所长,又各 有一定的局限,有的设备和投资昂贵;有的需要使用较多的易挥发性有机溶剂; 有的长时、高温,易使具有生物活性的被分离物失活或损失。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进行地质、环境、生物、食品等样品中痕量金属元 -9 -12 素的测定时,常常要求达到10 级甚至10 级的水平,且被分析样品所含组分 的含量低,存在基体干扰,因此,需要借助新型分离富集的手段来提高分析方法 的灵敏度和选择性。近年来,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创新,开发出了液膜 萃取、固相微萃取、浊点萃取、顶空液相微萃取、超临界液体萃取、微波辅助萃 取等新型萃取技术。 浊点萃取(Cloudpointextraction,简称CPE) 技术是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 兴的液—液萃取技术,它以表面活性剂胶束水溶液的溶解性和浊点现象为基础, 通过改变温度、溶液pH值、离子强度等实验参数使表面活性剂产生浊点析相, 将亲水性物质与疏水性物质分离。1976年,Watanabe.H等在日本分析化学会志 上首次报道了浊点萃取技术,并成功代替LLE应用于水中金属离子的分离,而 后Hinze和Akita等报道了有机物的浊点萃取过程;而Bordier 的研究将该技术 的应用范围再次拓宽到水中蛋白质的分离中,之后逐渐发展成为蛋白质大分子分 离的主要方法,同时也带动了CPE这一新技术为人们所认识。1982和1985年出 现了关于CPE技术的综述文章,之后CPE 技术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CPE 相 关研究逐年快速增多,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可萃取物的范围、萃取介质都有了较 大规模的拓展;同时,相关理论研究方面也不断取得突破:在增溶机理、相分离 过程等方面均有了相对较为完善的解释和预测。 由于胶束溶液中胶束均匀地分散于水体中,对于其中的痕量物质的增溶为均 相作用,因此萃取效率十分高;而增溶后利用胶束溶液自身的相分离特性,经过 简单操作便可将增溶后的胶束富集为体积非常小的一相,而提供十分高的浓缩因 子和分配系数。基于以上特点,CPE 技术发展迅速,已成为一种具有广泛应用 前景的新型分离技术。 1 浊点萃取技术及其应用 1、浊点萃取原理 表面活性剂分子由两部分组成,一为亲油的非极性基团,又称疏水基 (hydrophobicgroup)或亲油基;另一为亲水的极性基团,又称亲水基(hydrophilic group)。表面活性剂的疏水部分一般由烃基构成,特别是由长链疏水基构成,如 直链或支链烷基(C8~C10)、松香酸衍生物、聚氧丙烯基、全氟烷基、聚硅氧烷 基等。亲水部分的结构可分离子型和非离子型,前者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后者 如对叔辛基苯基聚乙二醇醚(TritonX一 100)和聚氧乙烯辛烷基苯酚醚(TritonX -114)。疏水基部分在水溶液中聚集成核,而亲水部分向外张开形成胶束。表面 活性剂在水溶液中形成胶束的最小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critical micellar concentration,CMC),形成胶束的最低温度称为临界胶束温度(criticalmicellar temperature,CMT)。胶束溶液中,由若干表面活性剂分子或离子形成的胶束与 溶解在水溶液中的单个表面活性剂分子或离子达成平衡,只要单体的活度维持恒 ,溶液呈热力学平衡的体系。胶团的形状多种多样,一般认为,在浓度不很大, 而且没有其他添加剂及加溶物的溶液中(超过CMC不多),胶团大多呈球状,当 浓度大于CMC十倍或更大时,胶团就呈棒状。浓度再增大,棒状成束。浓度更 大时,就形成巨大的层状胶团,见图1。 临界胶团浓度(CMC)可以作为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的一种量度。因为 CMC越小,则表示此种表面活性剂形成胶团所需浓度越低,达到表面饱和吸附 的浓度就越低。因而,改变表面性质,起到润湿、乳化、加溶、起泡等作用所需 的浓度也越低。更重要的是CMC还是表面活性剂溶液性质发生显著变化的一个 “分水岭”,许多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只有在CMC 以后才明显表现出来,如加溶 作用。过去,表面活性剂性质中最常用的是加溶作用,即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 使原来不溶或微溶于水的有机化合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