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古诗两首 教学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9 古诗两首 教学课件

9 古诗两首 夜书所见 (南宋)叶绍翁 叶绍翁简介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长期隐居在钱塘西湖之滨。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富有生活情趣。其中《游园不值》最为著名,历来被人们所传诵。 游园不值 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一阵阵 吹动 ,发出 的声音,让人感觉 ,江上的秋风使 不禁 。 料想 ,因为他看见 。 舟夜书所见 (清)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 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 散作满河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作者介绍 独在异乡为异客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 · · · 每逢/佳节/倍思亲。 · 遥知/兄弟/登高处, · · 遍插/茱萸/少一人。 · * 临沂北城小学 彭作玲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夜书所见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江上秋风动客情。 萧萧梧叶送寒声, 萧萧:风声 送寒声:送来阵阵寒意 动客情:使客人产生了思念家乡之情 梧叶:梧桐树的叶子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知:料想 挑:捉 促织:蟋蟀 篱落:篱笆 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 诗人客游在外,看到秋风落叶,篱落灯明,不禁勾起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你还读过哪些描写秋景的诗? 秋日 唐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思 唐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唐 王维 重阳节登高由一个美丽的传说:东汉时,汝南、汝河 一带瘟魔为害,疫病流行。有一个叫桓景的人,拜道长 费长房为师,学消灾救人的法术。一天,费长房告诉桓 景说,九月初九日,瘟魔又要害人,你快回去搭救父老 乡亲。并告知九日离家登高,把茱萸装入红布袋,扎在 胳膊上,喝菊花酒,即能战胜瘟魔。桓景回家,遍告乡 亲。九月九日那天,汝河汹涌澎湃,云雾弥漫,瘟魔来 到山前,但因菊花酒刺鼻,茱萸香刺心,难以接近。桓 景挥剑斩瘟魔于山下。傍晚,人们返回家园,见家中“鸡 犬牛羊,一时暴死”,而人们因出门登高而免受灾殃。自 此,重阳登高避灾流传至今。 重阳节的来历 重阳佳节活动极为丰富,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放风筝、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天的山西省永济县),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正在长安谋取功名。 解释:我独自一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做外乡的客人。 每逢佳节倍思亲 解释:每当遇到节日就更加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解释:我在遥远的地方,想到今年重阳节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他们都插戴着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遗憾的是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