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诸子登岘山精美课件(孟浩然版).ppt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与诸子登岘山精美课件(孟浩然版)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生平简介】 孟浩然(689一740),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唐代著名的山水诗人。其诗与王维齐名,时称“王孟”。是唐代一位不甘隐居,却以隐居终老的诗人。壮年时曾往吴越漫游,后又赴长安谋求官职,但以“当路无人”,只好还归故园。开元二十八年(七四零)诗人王昌龄游襄阳,和他相聚甚欢,但此时孟浩然背上正生毒疮,因为“食鲜疾动”,终于病故,年五十二岁。 史书上记载孟浩然是“浪情宴谑,食鲜疾动”而死。 公元741年,王昌龄游襄阳,当时,孟浩然患有毒疮,将要治愈了,医生嘱咐他不要吃鱼鲜。孟浩然设宴款待王昌龄等老朋友,一道美味鱼鲜佳肴让他食指大动,结果,王昌龄还没离开襄阳,孟浩然因为吃鱼导致病发而死。 高术通神 /info-173/ 孟浩然的一生,徘徊于求官与归隐的矛盾之中,直到碰了钉子才断了求官的愿望。他虽然隐居林下,但仍与当时达官显宦如张九龄等有往来,和诗人王维、李白、王昌龄也有交往。 岘山主峰 人事有代谢, 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 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 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 读罢泪沾襟!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诡镯左耳听不见 诡镯酷匠网 /book/160/ 1.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古和今。 3.水落下去鱼梁显露出来,天气寒冷,梦泽显得格外深远。(是不是一定能看到呢?这是登山所见所想-虚幻的景色,烘托深秋岘山萧条、悲凉的秋景。) 2.江上留下许多名胜古迹,我们又来登临。(由于山上有历史印迹,才来登山) 4.羊公碑如今还在,读完上面的文字不觉泪水沾湿衣襟。? 1.你能说说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作者求仕不遇,心情苦闷。他登上岘山,想到羊祜当年的心境,想起羊祜说过的“登此山者多矣,皆烟灭无闻”的话,与自己的处境正相吻合。“烟灭无闻”正是对自己遭遇的写照,触景生情,倍感悲伤,不禁潸然下泪。全诗借古抒怀,感情深沉。? 这首《与诸子登岘山》是抒发他登临岘山时抚今思昔的感慨和不能实现抱负的悲哀的怀古诗。?   与诗歌“触景生情”的传统写法相比,本诗开端有何特色?? 诗的首联(开端两句)就起得很突兀,这两句凭空落笔,初看好象于题目无关,实际上是题外生情,感慨牵引心事,抒发了作者登临所感 。 诗的颔联写的是什么?与上联有何联系?? 颔联(三、四句)由虚入实。意思是说人事虽然变迁,可是大自然却依然如故,江山不改,胜迹长流,今天我们又继古人之后来登临了。 这两句紧承首联,点明古事。“江山胜迹”是指古,“我辈登临”乃言今,一“复”字则指明是继羊祜和许多无名游客之后而登临。 颈联的写景,对于达情有什么作用?? 颈联(五、六句)是全诗中仅有的写景。登山所见的远近的景物都是一片萧条、肃杀,足见写景是为了衬托诗人的悲情。 我先爱,你随意 /info-342/ 尾联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悲情。 尾联如何表达情感? 3.尾联“羊公碑”借用典故,寓有羊公的丰功伟绩。这与“怀古伤今”有怎样的密切关系? 最后两句诗人借羊公的典故,具体抒发了诗人的悲感,与诗的起句相照应。 诗人一句“泪沾襟”,不仅是追悼古代贤明的政治家,而且更有感叹自己不能像羊祜那样有一番作为,关爱百姓,名声与岘山那样长留人间。两相对比,令人伤感不已。真乃对比出效果!? 阴间公寓 /info-349/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