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期待性校园文化的精神渊源
——自强不息、刚健有为
(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电子工程系 顾玉萍)
摘要:高期待性文化本身只是一个概念,不具备可操作性,必须寻找具有高期待性特征的文化资源作为依托。本文从三个具体的层面论述儒家文化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精神,努力发掘这一精神的高期待性特征和对职校学生的意义,为高期待性文化找到其精神渊源。
关键词:儒家文化;自强不息;
高期待性文化是承受者对其抱有高期望,同时能给承受者带来积极效应的文化,“充满鼓励、激励,充满关注、鼓励成功,有共情共同体验的文化”。[1] 这仅仅是一个概念,不具备可操作性。必须寻找一种文化资源作为依托,这种文化资源,必须是我们自身拥有,具有高期待特征的。
我们的民族文化不仅是文化经典,更是我们的民族精神、国人行为准则的规范,已经内化为我们的信仰,甚至已经融入遗传基因,融入世世代代国人的血脉之中。在历史发展中儒家文化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核心。在这里我所论述的儒家文化主要限定于先秦时期,属于文化的原发时期。此时儒家的文化性质和精神内核已经确立,而且还处于“百家争鸣”时期,经过有利于统治阶级的改造还比较少,属于自由学术层面居多。
儒家学者“在论述人生的道德行为、价值取向时,一个重要的内容和突出的特点,则是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积极进取”[2]。这是最能与高期待性文化精神相契合的。儒家学者认为 “天地之大德曰生” [3],宇宙的根本性质是“生生不息” [4] 。人应该效法天地宇宙,用“天人合一”的精神,培养自己生生不已、刚健自强的主体精神,也就是要“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5]。张岱年先生就认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集中表现于《周易》的两个命题上,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6],亦即“自强不息”最能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本质特征。自从儒学成为中国文化的主体,已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心理与品格。这种积极有为的进取精神、价值取向,铸就了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民族精神、民族素质。
孔子一生为道而学、为道而教、为道而施,周游列国,磨难重重,生活艰难,从无担忧。孟子“吾养吾浩然正气” [7],“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8],这种豪气一直震撼着中华民族的奋斗、自强的心理。正是这些儒学大师们自强不息、锲而不舍的精神,以及深沉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将这种精神代代相传,才最终定格为中华民族的最基本的一种品格——无论在怎样的逆境下,都能发奋图强,终成大业。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从先秦时代到现在都为全社会所接受,不仅对于知识分子,而且对于一般百姓也产生着强烈的共鸣。
自强不息的精神具体可体现在刚毅有为、人生一刚毅有为、人生[屈之意;毅,是遇危难挫折而不改其志气,以坚定不移所不可缺少的品质又最为难能可贵,故孔种诱惑和自身的欲望所左右而做不到坚持自己的志就是战胜自己。而战胜自己,就是战胜自己庞杂的欲庸十章说:“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中正不偏,坚持真理因困厄而改变自己的志向,将人生的患难看作磨练自己的试金石;这不是意气用事是有着崇高伟大的理想作为内涵亏一篑”。(理想人格)。所以在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的时候,孔子强调要“志于仁”,志于道”并坚信“我欲仁,斯仁至矣” [24],显发了人的主体能动作用。另外荀子认为一个人立什么志,走什么样路,“则是其在我者也” [25]。这种选择的自由,是人发挥其主体性的表现。
理论上的充分论证和孔子个人为志向而执着追求的生命态度,激励了一大批有为的志士仁人,不畏困苦、不畏权势、不计个人得失,只为“修己安人”、“克己复礼”、“求仁”、“求道”而修为自己、安定天下。
在立好志后的生活态度上,反对“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消极无为的生活。孔子虽然承认天命,但不是消极地等待命运的安排,而是积极努力争取达到人力所能达到的最高限度。孔子自称“为之不厌,诲人不倦” [26]。当时的隐者讥讽他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 [27]。他自述自己的生活态度是“发愤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 [28],“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29] 孔子倡导积极有为的生活方式,他说过:“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奕者乎?为之犹贤乎已。”[30] 认为博奕比无所事事还好些,这种反对无所作为的态度是非常明显的。孔予在不得志时,曾有过一些避世、出世的语言,但这不是真话。实际上他是个主张积极入世并身体力行的人。他认为作为一个“士”,应该走出家门,做出一番事业,而不要缩于家园,囿于乡里,一事无成。对于那些胸无大志、无所作为、“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人,整日空谈胡扯,不干点实事,“群居终日,言不及意,好行小惠” [31] 的人,十分反感,极力鞭挞,充分体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2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继续教育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题目和答案.doc
- 九省联考【安徽省】2024届高三物理试题及答案 .pdf VIP
- 毕业论文参考-基于ANSYS的连杆应力有限元分析及结构优化.docx VIP
- 北京市海淀区2025年中考数学一模试卷(含答案) .pdf VIP
- 初中数学第6章《实数》单元作业设计.pdf VIP
- 2025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所属事业单位招聘28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 《无人机航飞与倾斜摄影测量入门与应用》考核试题及答案.docx
- 履带吊安拆监理细则.docx
- JC/T 547-2017 陶瓷砖胶粘剂.docx VIP
- 2025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所属事业单位招聘28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