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述模拟IC起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追述模拟IC的起源 关键字:模拟IC??MOS方程??精密运放??仿真? 要点 1.原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的设计人员提供了在30年~40年前做IC设计的挑战性景象,以及这些经历如何造就了今天的IC。 2.设计人员开发了所谓的工装盒(kludge box),用于验证设计的性能,有时也被用作后续生产的测试设备。 3.设计者用仿真工具做验证,但他们必须先做手工计算,而到80年代中期以前,做面包板一直是标准的方法。 4.凌力尔特公司共同创建人、工程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Bob Dobkin在原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度过了他的早期设计岁月,他创造性地使早期运放超过了1MHz带宽极限。 历史极具启发性,从中能看到我们前辈的成功与失败,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避免什么和效仿什么。日常生活中如此,模拟IC和模拟电路的设计中也如此。创新型开发人员与创新性开发成果造就了21世纪的今天我们在设计中使用的模拟产品。本文深入探讨了原美国国家半导体(NS)公司、德州仪器(TI)公司和凌力尔特(Linear)公司早期精密运放的开发工作。下一期还将关注Burr-Brown、ADI、Microchip和Maxim,以及模拟技术领域的先驱们。 运放IC的起源 经历了IC发展过程中的痛苦后,有些设计者脱颖而出。其中一些人曾供职于原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现在已被TI收购),他们正指引着芯片设计工程师走出一条全新的成功之路,从而让电路设计者获得今天高要求市场所渴望的那种下一代IC。TI专家Dennis Monticelli表示,计算机发展的故事也是IC发展的故事,两者无法分隔开来。他的合作人—首席技术官Erroll Dietz回忆起模拟IC的初期岁月,认为那是“电子的蛮荒西部”。这些设计者在工作中采用自己制定的设计规则,使用晶体管工具包的器件,用带插座的覆铜板作为设计工具,以及使用分立的电阻与电容(图1)。 TI公司著名技术专家Mike Maida称:“工具包的器件都是在线性IC晶圆生产线上制造的晶体管,用金属壳做外封装。设计规则在IC布局中用间距作为约束,例如:基极与绝缘、基极内的射极,等等。设计者有时会对特殊情况找到自己的设计规则,如降低电压,不过必须得到晶圆工程师的认可。我们有小的透明‘尺子’,可以测量IC合成图上的间距。” 设计者采用Level 2 Spice做仿真,它使用改进的Grove方程,这是所有仿真器中最常用的MOS方程。HKJ Ihantola和JL Moll在1964年发现了这个方程(参考文献1)。跨导在时间上的不连续性让设计者遇到很大困难。例如,在数兆赫兹以上频率做设计时,很难用面包板。Maida说:“仿真是70年代末期的事情,那时没人仿真线性IC。” 同为TI资深技术专家的Don Archer称:“对于强反型和弱反型之间的区域,Level 2 MOS模型有一个大的不连续性。当工作在准亚阈值区时,模型的不连续性对于收敛是一个大问题,并且,我们开始时还没有建模小组。我们去测量工具包的器件,从而得到我们自己的模型参数。” 设计者还缺乏制作逻辑图的能力,他们不得不手工输入网表,包括射极、基极和集电极值,并手工生成一份逻辑图,以检查这些值的准确性。然后,他们再为手画的逻辑图加上仿真结点号。网表中的各个行可能看上去是这样:Q1 8740NPN1,它代表了NPN1型器件,集电极结点为8,基极结点为7,射极结点为4,而基板结点为0。每只晶体管、电阻和电容都必须输入类似的一行。 TI 公司技术总监FarhoodMoraveji说:“如果要看波形,我们就得用绘图和打印指令,设定要打印或绘制的结点。对于分层的更复杂电路,我们必须采用子电路指令。后端工具根本不存在或很粗糙,DRC(设计规则检查)与LVS(布局对逻辑图)检查都不是自动的,同事们用它做独立的手动LVS检查,验证电路与布局的匹配性。” 布局工具包括一个“ 啤酒检查”,在此期间,设计者要将电路图放在一个透光桌上。Archer称:“ 你会请同事对自己的IC布局做‘啤酒’检查。他们每发现一个错误,你就得给他们买罐啤酒。后来我们换了一个较古板的设计经理,他坚持让我们改叫布局检查,而不是‘啤酒检查’。” Maida称,该公司亦采用色键方法做各层之间的比较(图2)。色键印在聚酯薄膜上,用于表示一个物理层,每个层有不同的颜色,例如红色表示基极, 绿色表示集电极。当设计者将两种颜色的薄膜叠加放在透光桌上时,就产生了第三种颜色。这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用于检查几何部分是否有缺失或绘制错误。设计者还开发了所谓的工装盒(kludge box),用于验证设计的性能,有时也用作后续生产的测试设备(图3)。 图2,色键(color key)是一种有效方法,用于检查几何部件是否有缺失或绘制错误。图中是第一款高性能CMOS运放LMC660,当时是1984年。

文档评论(0)

xiaofei2001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