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合同法原理与实务2
合同效力问题以及审判制度 主要内容: 1、无效合同 2、可撤销合同 3、无效以及可撤销合同的种类 (欺诈、胁迫、重大误解、显失公平、乘人之危等合同) 4、民事证据 课堂案例分析 案例一、无效合同案例 例1:某年3月6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购销合同,合同规定,乙公司向甲公司提供一批555牌香烟,单价每条50元,总价款5万元,甲公司担心香烟来路不明,乙公司遂向其提供了厂家生产许可证等有效证件并出示了样品。 双方约定,乙公司交货后,甲公司验货合格后即支付全部款项。3月12日,乙公司将货全部发到,甲公司发现部分香烟与样品不符,遂提出异议,此时,正赶上工商局大检查,查明该批香烟系走私货,乙公司所提供的生产许可证等都是伪造的,工商局遂没收了全部香烟。 例2: A画家委托B拍卖人代为拍卖名画一幅。根据市场行情,该画估计拍卖价为40一50万元。C是B的老熟人,得知B将代为拍卖名画时,找到B,想请B将该画卖给自己,于是两人商定,C以35万元购买此画,B在C应价后落槌敲定。 1999年11月3日拍卖会正式举行,竞买人为C、D、E,B宣布从15万元起拍,每档以5万或5万的倍数报价。D先报出20万,E报出25万,D又报出30万,C报出35万,在B落槌前,E又报出40万,B却装作没有看见,称法定应答时间已过,落槌敲定,将画卖给了C,B和C又签订了确认书。 E不服,认为自己是在落槌前举出报价,B视而不见,而硬将画卖给C是不公平的,要求取消C的买受人资格。 B、E发生争执,E诉至法院。 问题: 1、何谓无效合同?合同无效有哪几种情形? 2、案例1中,构成何种无效合同? 3、案例2中,构成何种无效合同? 评析 一、无效合同,是相对于有效合同而言的,它是指合同虽然已经成立,但因其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公共利益,因此应被确认为无效,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和不发生履行效力的合同。 无效合同具有以下法律特征: (1)违法性 (2)国家干预性 (3)自始无效 合同无效六种情形: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二、案例1主要涉及因欺诈而成立的合同的法律效力问题。 欺诈是指故意陈述虚伪事实或者隐瞒真实情况,使他人陷于错误认识而为的意思表示的行为。 本案中,贸易公司以走私香烟冒充以合法途径生产的香烟欺诈百货公司,其欺诈行为破坏了国家的海关秩序,损害了国家利益,因此该合同无效。 因贸易公司的过错致使合同无效,贸易公司应赔偿百货公司的损失,——民事责任。 因香烟是走私品,工商局有权予以没收。——行政责任。 如果贸易公司的过错达到犯罪程度,则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案例2中,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利益的合同。 恶意串通指合同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为谋取不法利益合谋实施的违法行为。 本案中B、C之间恶意串通,损害了A、E的合法利益,拍卖合同无效。 案例二、可撤销合同案例 陈某承包的镇办拉丝厂所用的电线,是镇供电站专门拉的一条单线,为此电站站长经常以查电为由来厂里吃饭,每次陈某都十分客气。 2000年7月,站长的弟弟吴某突然拉来一卡车西瓜,要求陈某买下。陈某声称已经给工人发过降温费,而且也用不了这么多西瓜,当场表示拒绝。但是当晚厂里的电就被停掉,电站站长告知陈某线路需要检修。 第二天,吴某再次将西瓜拉来,并说只要陈某买下西瓜,电就可以送上。陈某无奈,只得以高于市场的价格买下全部西瓜。当晚电也真的就来了。 事后陈某越想越生气,但不知如何是好。 问题: 1、吴某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 2、陈某应如何维权? 3、何谓可撤销合同?可撤销合同主要有哪几种形式? 评析: 1、吴某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且已经构成胁迫。 最高人民法院《民通意见》第69条规定:“以给公民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或者以给法人的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对方作出违背真实的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胁迫行为。” 本案中,吴某连同电站站长哥哥以停电为要挟,迫使陈某买下他不想买的西瓜,而且陈某买下西瓜的行为与吴某的哥哥停电的行为存在因果关系。因此,吴某的行为已完全构成胁迫。 2、根据我国《合同法》第54条第2款的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撤销。 据此,陈某可以要求吴某退还钱款,并将西瓜拉回。如果西瓜有腐烂,损失由吴某自己承担。 3、可撤销合同 可撤销合同是指因意思表示有缺陷,享有撤销权一方当事人,对已经成立的合同可行使撤销权予以变更或撤销的合同。 可撤销合同主要有四种形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