钴(Co)离子浓度对电沉积钴纳米线结构生成地影响.doc

钴(Co)离子浓度对电沉积钴纳米线结构生成地影响.doc

  1. 1、本文档共1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钴(Co)离子浓度对电沉积钴纳米线结构生成的影响 1、相关定义 1.1、纳米材料的概念 1984 年德国学者 H. Gleiter 利用气体冷凝法制得表面清洁的超细微粒,并利 用原位加压法压制成型,制成块体纳米材料,首次提出纳米材料的概念,引起 了国际上物理、化学、材料等不同领域的关注,成为材料学科研究的热点[13]。 纳米材料是一种既不同于晶态也不同于非晶态的第三类固体材料,它是以 组成纳米材料的结构单元——晶粒、非晶体、分离的超微粒子等的尺度大小来 定义的。通常,纳米材料是指晶粒尺寸大小在 1~100nm 之间的微小物质,更 广泛的纳米材料定义则是物体的长、宽、高三维中,只要任一维处于纳米尺度, 就可称为纳米材料。 3 1.2、纳米及纳米科技的定义 “纳米”是长度单位,1 纳米是 1 米的十亿分之一(1nm=10-9m)。相当于 10 个氢 原子逐个排起来的长度(原子直径为 0.1~0.3nm)。人类的遗传物质 DNA 的直径小于 3nm。 纳米科学是研究材料在纳米尺度范围内(0.1~100nm)原子、分子和其他类型物 质运动和变化的科学。而纳米技术则是在纳米尺度范畴内对原子、分子等进行操纵和 加工的技术。纳米科学技术(Nano-ST)是一门多学科交叉、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紧密 联系的高新科学技术。当物质小到 1~100nm 时,由于其量子效应、物质的局域性及巨 大的表面反界面效应,使物质的很多性能发生质变[2,3],呈现出许多既不同与宏观物体, 也不同于单个孤立原子的特殊现象。纳米科技的最终目标是直接以原子、分子及物质 在纳米尺度上表现出来的新颖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 。 1.3、纳米材料的概念 纳米材料最初是指颗粒尺度为 1~100nm 的超微粒子,处于原子团簇和宏观块体 材料的过渡区域。目前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或由它们作 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按其维数可以将纳米材料分为三类:(1)准二维纳米材料(量子 阱 Quantum Well)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是纳米尺度的材料,比如各种薄膜等;(2) 准一维纳米材料(量子线 Quantum Wire)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二维处于纳米尺度的材 料,如纳米带、纳米线、纳米管等;(3)准零维纳米材料(量子点 Quantum Dot)指空间三 维尺度均在纳米尺度的材料,如纳米颗粒等。随着对纳米材料研究的深入和纳米科技 的不断发展,纳米材料的研究领域越来越广阔,研究对象也越来越丰富,如微孔、介 孔材料、有序纳米结构和组装体系材料(纳米单元的实体组元以及支持他们的具有纳 米尺度空间的基体)等。 1.4、电沉积概念 电沉积[12]是一种电化学过程,也是氧化—还原过程,它研究的重点是”阴极沉积”。 电沉积是在含有被镀金属离子的水溶液中通以电流,使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在阴极上放 电,于是得到金属膜层。电沉积过程通常是在水溶液中进行,但也可以在非水溶液中 进行,如极性有机化合物等,还可在熔融盐中进行。在电沉积溶液中,通常加入适宜 的表面活性剂是非常必要的,这有利于得到好的纳米结构。 1.5、”预设与生成”的概念界定 (1)预设的概念界定 关于预设,学术界目前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界定,本人比较赞同钱丽 华的观点:”是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兴趣、学习需要,以及已有的知识经 验,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10]本文中”学案导学” 模式下的预设是指:根据历史课程标准、学情等教学实际,对学习目标、 教学内容等进行合理设计,以导学案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 习。 因此预设不是简单的复制一份”导学案”,而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网 状、弹性的课前准备。导学案的编制要充分关注学习的主体——学生,依 据学生学习中的实际情况,随时作出富有创意的调整。同时要吃透教材文 本,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整合,提出有思维含量的值得探究的问题,调 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生成的概念界定 关于生成,学术界目前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界定,本人同样倾向钱 丽华的观点:”是师生在教学情境的交互作用,以及在师生互动中超出教师 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以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新知识的探究活 动。” [11] 本文对”学案导学”模式下的生成界定为:学生在使用导学案的过程 中,出现教师设计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以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新 知识的探究活动。 1.6、预设与生成概念的界定 在互动百科上,对于预设有这样的定义:”预设又称为前提、先设和前设,指 的是说话者在说出某个话语或句子时所做出的假设,即说话者为保证句子或语段的 合适性而必须满足的前提。”很显然,由德国现代逻辑学奠基人弗雷格于1892年提 出的这个概念更着重对”预设”本义的理解与阐释。 在教育

文档评论(0)

wyw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