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理解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 氨化作用:由氨化细菌和真菌的作用将有机氮分解成为氨和氨化合物,氨溶水成为NH4+,为植物利用 硝化作用:在通气良好的土壤中,氨化合物被亚硝酸盐细菌和硝酸盐细菌氧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供植物吸收利用 反硝化作用:反硝化细菌将亚硝酸盐转变成氮气,回到大气库中 大气中N2 尿素及动植物遗体 NO3- 土壤中的微生物 NH3 NO3- 氮素化肥 生物固氮 闪电固氮 人工固氮 复习回顾: 绿色植物 植食性动物 分解者 肉食性动物 太阳能 能量源头: 能量流动渠道: 能量传递效率: 能量流动的特点: 太阳能 食物链(网) 10%~20%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分解者能给绿色植物提供______, 但不提供____ 呼吸作用 能量散失形式: 热能 无机物 能量 学习要点: 1、识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 2、以碳循环为例,理解物质循环过程; 3、理解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4、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 为什么维持生态系统所需大量物质,例如氧、水、氮、碳和许多其他物质,亿万年来却没有被生命活动所消耗完? 问题探讨: 你自己所呼出的二氧化碳都去了哪里? 思考与讨论: 1、碳在自然界以什么形式存在? 2、碳是如何分别进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各个环节(以什么形式、通过哪些生命活动、形成哪些产物等)? 一、碳循环: 碳元素约占生物体干重的49%,碳是有机化合物的“骨架”,没有碳就没有生命。 碳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 碳是地球上储量最丰富的元素之一。 它在无机自然环境中以CO2和碳酸盐(石灰岩、珊瑚礁)的形式广泛地存在,分布于大气、海洋、地壳沉积岩中。 同时碳又是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成分,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元素。 碳循环的图解 化石燃料 无机环境 生产者 分解者 消费者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分解作用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燃烧作用 分解作用 摄食作用 形成石油、 天然气等。 形成石油、 天然气等 大气中的CO2 燃 烧 光 合 作 用 呼 吸 作 用 植物 动物 摄食 微 生 物 的 呼 吸 作 用 呼 吸 作 用 动植物的遗体和排出物 泥炭、煤、石油 1.碳循环的形式: 2.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3.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 4.碳进入生物体的主要途径: 5.碳在生物体之间传递途径: 6.碳进入大气的途径: 主要是CO2; CO2和碳酸盐 含碳有机物;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食物链(网) ①生物的呼吸作用 ②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③化石燃料的燃烧 碳循环的特点: 2.下图是自然界中碳循环简图,图中的甲、乙、丙代表生态系统的何种组成成分?? ? 乙为生产者,丙为分解者,甲为消费者 (变式)下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图中的甲、乙、丙各代表什么 甲为生产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 二.物质循环的概念: 组成生物体的          等基本元素,在     和      之间往返循环利用的过程,又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C、H、O、N、P、S 无机环境 生物 群落 生物群落 无机环境 抓住要点: 1、这里的“物质”指的是 ? 2、这里的“循环”是指在 往返出现? 3、循环的范围是? 4、物质循环具有什么特点? 注意: 1.物质:组成生物体C、H、O、N、P、S等基本元素。而不是单质,也不是化合物。 2.范围: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其中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所以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4.特点:具有全球性,反复利用,循环流动. 3.循环: 施用农药DDT 的地区,虽然只占陆地面积的一小部分,可是在远离施药地区的南极动物企鹅体内也发现了DDT,南极动物体内为何会出现DDT?此现象说明了什么? 全球性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所指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 ?B.所说的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C.所说的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出现、循环流动 ?D.物质在循环过程中不断递减 练习: D 温室效应的控制不只是某一个国家的事情,为此1997年12月11日联合国在日本东京有关温室气体的排放签署了《京都议定书》,这基于物质循环具有_________的特点。 下图是一幅1989年世界环境日主题的宣传画 全球性 温室效应 生活中我们可见的玻璃育花房和蔬菜大棚就是典型的温室。使用玻璃或透明塑料薄膜来做温室,是让阳光直接照射进温室,加热室内空气;而玻璃或透明塑料薄膜又可以不

文档评论(0)

ailuoju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