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协议识别技术-信息工程大学学报.pdfVIP

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协议识别技术-信息工程大学学报.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协议识别技术-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Vo l. 12 No.5 第 12 卷第 5 期 Journal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ct. 2011 2011 年 10 月 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协议识别技术 何中阳,杨白薇,李鸥,刘洋 (信息工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河南郑州 450002) 摘要: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和协议的复杂化,传统的基于端口号和特征串的应用层协议识别算 法的识别率已明显下降。基于协议统计特征的模式识别方法应运而生,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 隐马尔可夫模型的协议识别技术,选取包长、包到达时间间隔、包传输方向等数据包外部特征 组成特征矢量,避免了对数据具体内容的解析;引入了增量学习的思想,实现了对未知协议的 主动学习。实验结果显示,该算法对于控制报文和数据报文均加密的应用层协议同样有很好 的识别效果,识别率达到了 90% 以上。 关键词:隐马尔可夫模型;协议识别;特征提取;增量学习 中图分类号:TN915.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1 - 0673 (2011) 05 - 0596 - 05 Protocol Identification ßased on Hidden Markov Model HE Zhong-yang , YANG Bai-wei , LI Ou , LIU Yang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 Zhengzhou 450002 ,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tworks and increasing complexity of new protocols , tradi- tional port-based and payload-based application-layer protocol identification methods are falling be- hind with poor identification performance. So patlern-matching identification methods based on sta- tistical characteristics have become popular. This paper proposes a protocol identification technique using Hidden Markov Model ( HMM) , whose characteristic oector consists of packet external proper- ties such as packet sizes , inter-arrival times , and packet s franster direction , avoiding in-depth packet payload inspection. Incremental learning is introduced to achieve active learning from un- known application-layer protocols.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is method can substantially increase identification accuracy (above 90%

文档评论(0)

ailuoj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