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礼仪教学》第四章 通 信 礼 仪.pptVIP

《社交礼仪教学》第四章 通 信 礼 仪.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通 信 礼 仪 1.了解书信的构成、写法和电话交谈的艺术; 2.掌握接听电话的礼仪规范和禁忌; 3.掌握电子邮件的使用过程中要遵守的礼仪规范。 4.掌握传真通信的相关礼仪。 有甲、乙 两家公司谈判,谈判进行的很顺利,可是到了最后的时候,甲公司的代表无所顾忌地接了几个电话,在接电话的时候也不注意言辞,让乙公司的代表很失望。后来谈判没有成功。事后,甲公司多方打听,终于明白了其中的原因,原来乙公司代表认为,甲公司代表在打电话的时候完全不考虑他们的感受,态度又比较傲慢,让他们觉得以后的合作很可能不顺利。 使用手机要注意礼节,要知道礼仪无小事。接电话的细节,也能反映出一个人,甚至一个公司的形象,所以要尽量避免在正式的谈判等活动中使用手机,如果必须要用,应先向周围的人致歉。 第一节 书信礼仪 一、书信概述 二、书信的构成 三、书信的写法 第二节 电话礼仪 一、电话交谈的艺术 二、手机礼仪 第三节 电子邮件礼仪 第四节 传真礼仪 第一节 书信礼仪 一、书信概述 书信是一种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应用文书。 二、书信的构成 书信由笺文和封文两部分构成。 笺文即写在信笺上的文字,也就是寄信人对收信人的招呼、问候、对话、祝颂等等。 封文即写在信封上的文字,也就是收信人的地址、姓名和寄信人的地址,等等。 三、书信的写法 现在通常使用的信笺有横竖两种款式。 竖式信笺,又称中式信笺,是我国传统的信笺款式。 横式信笺,又称“西式”信签,是今天常用的款式。 笺文写作的注意事项包括以下几点: (1)避免俗话套话。态度端正,立意诚恳,述实在之事,多肺腑之言,少虚饰,勿卖弄。 (2)措辞得体。准确把握双方之间的关系,恰当地运用称谓及各种礼貌语言,语气要合乎身分,语言风格要适应对象特点。 (3)注意书写形式。抬头是在行文中对言及的人、事、物表示尊敬的一种书写形式。常用的抬头形式有两种,即平抬与挪抬。 在中国古代书信有别,书指函札,信指使人。泛称书札为书信是后来的事。换句话说,现代所说的书信古代通称为“书”。著名的书信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在现代汉语中“书”仍保留了“书信”的意思,如“家书”等。现将古代书信的别称介绍如下:   1. 简 在没有发明造纸术之前,我国曾用削成狭长的竹片作为书写材料,人们把这种竹片称为简。用于写信的竹片便称为竹简。   2.牍 古代书写用的薄而小的木片称为牍,汉代对简和牍串起来写字时,诏书律令宽不超过3尺,一般书信宽不过1尺,故将书信称为尺牍。 3.柬 在古代,柬与简通用,是信件、名片、贴子之类的统称,如请柬、贺柬、书柬等。 4.素 古代称白绢为素。用白绢(或绸)写成的书信称为尺素,后来“素”成为书信的代称。 5.笺 笺原是精美的小竹片,供人们题诗或作画用。一般信纸也叫笺,后引申为书信的代称。 6.函 函原指信的封套。古代寄信用木匣子邮递,这种匣子叫函。后来就称信件为函,如函件、来函、公函等。 7.札 札在古代指书信,公私文书。据《文选》“古诗十九首之十七”有这样的诗句:“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札原意为古代书写用的小木简。现仍通用“信札”一词。  书信的上述别称都和我国古代写信用的材料有关。除了上述别称外,古代书信还有一些别称。古代传说鸿雁能传书,这个典故出自《汉书·苏武传》:“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所以,后来用鸿雁代称书信。 鲤鱼也代指书信,这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以鲤鱼代称书信有几种说法,一种称为“双鱼”,如宋人《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另一种称为“双鲤”,刘禹锡《洛中送崔司业》诗:“相思望淮水,双鲤不应稀。”韩愈《寄卢仝》诗中也有“更遣长须致双鲤”的诗句。李商隐《寄令狐郎中》诗中有“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有的直接说成“鱼书”,唐代诗人韦杲《忆玉箫》诗:“长江不见鱼书至,为遣相思梦如秦。”因为常用鲤鱼代替书信,所以古人往往把书信结成鲤鱼形状,汉乐府诗中有“尺素如残雪,结成双鲤鱼,要知心中事,看取幔中书。” 一、电话交谈的艺术 在社交活动中,掌握电话交谈的艺术十分重要,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打电话,二是接电话。 (一) 打电话 (二)接电话 【小贴士】 通话中,时常会因对方的声音小而听不清楚,此时,可以和对方说“对不起,电话的状况不好,我听不太清楚”、“很抱歉,电话的声音听起来有点远”、“很抱歉,能不能请你再说一遍”。 【课堂讨论】 A给王老师打电话,其通话内容如下: A:请问王老师在吗? 王老师:我是王老师,请问您是哪位? A:王老师,您猜呢? 王老师:是李华吗? A:不是! 王老师:是刘霞吗? A:不是!老师您都忘了我的声音了。 讨论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