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夫和蛇(两则)》课件
1.了解寓言及《伊索寓言》的有关知识。 2.理解两则寓言的内容及寓意。 3.培养学生概括、判断、想象等思维能力。 4.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 理解两则寓言的内容及寓意,提高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 学习借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的内容 。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伊索寓言》简介 《伊索寓言》相传为公元前六世纪,被释放的古希腊奴隶伊索所著,搜集有古希腊民间故事,并加入印度、阿拉伯及基督教故事,共三百五十余篇,对欧洲的寓言文学影响很大。 伊索(公元前620年--公元前560年),是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的一个寓言家,生活在小亚细亚。弗里吉亚人。他与克雷洛夫、拉·封丹和莱辛并称世界四大寓言家。他曾是萨摩斯岛雅德蒙家的奴隶,曾被转卖多次,但因知识渊博,聪颖过人,最后获得自由。自由后,伊索开始环游世界,为人们讲述他的寓言故事,深受古希腊人民的喜爱。公元前5世纪末,“伊索”这个名字已是古希腊人尽皆知的名字了,当时的古希腊寓言都归在他的名下。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讽喻或讽刺的故事。其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动物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 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和讽喻性。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文学常识 寓言是以劝喻性或讽刺性故事为内容的文学形式。 ① 短小精悍,内容简单; ②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 ③ 创作上常用夸张或拟人等表现手法; ④ 从简单易懂的故事中体现深奥的生活哲理和道德教训。 寓言及其特点: 学生自主朗读《农夫和蛇》 要求: ①读懂故事,并能复述。 ②查字典、词典解决字 ③体会寓意 整体感知 重点词语积累 冻僵 隆冬 胸脯 怜悯 劈开 残忍 教训 后患无穷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复述、概括故事。 3 .分组讨论,如果你是农夫,你碰到那条蛇你会怎么办?在讨论的基础上,尽可能用原文的句子或词语概括归纳各段段义。 段意温馨提示 (1)农夫用自己的身体温暖冻僵了的蛇; (2)苏醒过来的蛇在农夫身上凶狠的咬了一口 。 (3)农夫临死的时候得到的教训。 走进课文 2. 第一则寓言中作者是否将“恶蛇“误写成了”恶人”?为什么? 3. 第二则寓言看起来似乎正义方没理,邪恶方反而说的头头是道,你认为蛇说的有理吗? 没有写错。以动物喻人是寓言故事的重要特点。 1. 第一句话“有位农夫,是村里村外有名的大善人”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引起下文,为后文写救蛇,被蛇咬死作铺垫。 蛇的话自然是歪理,是它先伤到人然后人才复仇的,然而蛇却说我们不和就继续斗下去吧。这又说明蛇的本性难改,自以为强大无比。 问题探究 1. 恩将仇报(忘恩负义)是像蛇一样的恶人的本性。 2. 不要指望向恶人施善他会还你仁义。 3. “善有善报”不一定适用于恶人。 4. 成语“养虎为患”正是这则寓言的诠释。 农夫和蛇(一)对我们的启迪: 从农夫和蛇(二)中得到的启迪: 1. 对没有改变邪恶本性的仇敌,不要报有幻想。 2. 在恶人面前,你的“和解”(示弱)举动,可能反而助长他的嚣张气焰。 3. 要看穿似乎头头是道的歪理背后的本质。 4. 向比你强大的敌人求和是不明智的。 “我一见到那被你用斧子劈开的石头,就对你没有好感,同样,你一见到你儿子的坟墓,就会想起对我的仇恨,难道不是这样吗?”这一段是蛇不和解的理由,请讨论:这个理由对吗?它说明了什么? 不对,这是蛇的歪理。 首先,是前提错了:是蛇先施恶于人,才有了人的报复; 其次,仇恨的深浅不一样,蛇伤人致死后果严重,农夫劈蛇未遂,后果轻微。 现在受害的一方主动和解,施害一方应该“感激”才是施害一方拒绝和解,正说明他本性凶残恶毒,并且自以为强大,能压倒对方。 讨论:农夫和蛇(二) 学习探究: 1. 你是如何看待农夫和蛇的,谈谈自己的看法。 农夫:善良,不分善恶。 蛇:凶残,忘恩负义。 2. 你是如何理解农夫临终时所说的教训的? 对恶人要坚决斗争,不要怜悯他。 合作探究:两则寓言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A、寓意方面:都表现出蛇是不可轻饶的罪恶动物,从而揭示出对恶人不要抱有幻想 要提高警惕。 B、语言方面:都是先叙述故事,然后在文章最后点明寓意。 不同点: A、叙事方面:第一篇表现在形式上,有一定的故事情节,第二篇是以对话的方式。 B、写法方面:都是运用对比的写作方式,但是第二篇在点名寓意时具有一定的诗意。 一、谨记寓言,学会做人 面对此种情况你该怎么做? 1.面对坏同学敲诈你的零用钱,你将会怎样? 2.面对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