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月诗三首》教学设计4.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咏月诗三首》教学设计4

《咏月诗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背诵课文,学习佳句。 3、学习对月光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背诵课文,学习佳句。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 介绍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杜甫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余光中的《忆李白》更是“酒入豪肠七分化作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二、学习生字词 丹阙 孤栖 金樽 徘徊 邈远 鄜州 云鬓 虚幌 三、课文评读 1.诗人眼中的明月既然“皎如飞镜”,却为什么还要写到“绿烟”? 明确:诗人写“绿烟”,是为了衬托明月。在朦胧缭绕的“绿烟”之中,明月有别样的神韵,而“绿烟灭尽”,则令明月的清辉更为皎洁,仿佛陡然焕发熠熠神采一般。 2.诗人写神话中的嫦娥,并没有想像其美丽,而是问道“孤栖与谁邻”,你从中体会到诗人内心怎样的心绪? 明确:诗人问嫦娥“孤栖与谁邻”,流露出自己内心的孤高寂寞。 3.全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明月?从中又显露出一个怎样的诗人自我?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明确:塑造了一个崇高、永恒、美好而又神秘的明月的形象,从中也显露着一个孤高飘逸的诗人自我。 “人攀明月不可得”写出月之崇高,“月行却与人相随”写出月之美好多情,“皎如飞镜临丹阙, 绿烟灭尽清辉发。”写出月之皎洁美丽,“白兔捣药秋复春, 嫦娥孤栖与谁邻?”写出月之孤高神秘,“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写出月之永恒。“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则流露出诗人对月的情谊,月是诗人的知己,又正是一面照鉴诗人内心的明镜。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月亮是人们最喜欢的天体。万种风情、千姿百态的咏月诗都由此而生,历久不衰。咏月诗在我国古典诗词中是一块引人注目的亮色,滋润着我们的心灵。在以往的悠悠岁月里,从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惆怅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洒脱,月圆这一自然景观引发了无数文人墨客的不尽遐思,他们把明月当作传情达意的物象,逐月抒怀,千种思绪,万般情怀自然涌上心头,今天,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咏月诗《月夜》。 背景介绍:这首诗作于安史之乱中。这年5月,杜甫携家避难鄜州,8月只身前去投奔刚在灵武即位的肃宗,途中被安史叛军所俘,送于长安,杜甫望月思家,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襄阳人。青年时代漫游各地。33岁遇李白,同游梁宋之地。后入长安,困顿十载。安史乱起,落入叛军之手,后脱逃,任左拾遗。被贬后投严武,任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严武死后,漂泊于蜀、鄂、湘一带,穷困潦倒,病痛缠身,于770年冬死于岳州舟中。有致君尧舜的崇高理想,但命途多舛。其诗忧国忧民,真实感人,反映重大历史事件,提供生动的社会生活画面,故称“诗史”。在诗歌创作上各体兼工,遣词造句,精工巧妙,艺术成就极其突出,后人称为“诗圣”。其诗风格沉郁顿挫。与李白合称“李杜”。 二、品读诗文 问题:这首诗体现了诗人 的何种情怀? 理解首联: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问:首联到底写谁思念谁?(抓住“鄜州”、“闺中”) 引导:明明是杜甫写的诗,应该是“今夜长安月,思念鄜州妻”才对啊。怎么反而写妻子思自己呢? 明确:不说自己思家,却说家中妻子思念自己,更见思家心切。 问:这种表现手法叫什么? 明确:借人映己 妻子明明有儿女在身边,怎么说是“独看”呢? 我们来看颔联,就可理解: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因为儿女还小,他们不懂得思念远在长安得父亲,也不理解母亲对父亲的思念,所以,妻子只能“独看”。这里用小儿女的不解忆衬托妻子的“独”。 理解颈联: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为什么会“湿”,为什么会“寒”? 妻子一个人久久望着月,她的如云鬟发大概也被夜里的露水沾湿了吧?在皎洁的月光下,她白玉般的手臂,或许也感到寒意了吧。明确:突出了妻子望月之久,思念之痴,不知不觉就已经夜深了,其实是烘托出自己对妻子家人的思念之切。 理解尾联:何时倚虚 幌,双照泪痕干。 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期盼? 诗人想到妻对他的关注之切,于是他自然而然地在尾联中表达了他个人的愿望:将来在什么时候, 战乱平息以后,夫妇二人能共倚薄幔,同庆团圆,共诉离情,让月光照干她俩脸上的泪痕,那该是何等的欢乐啊! 小结:古代诗话有“诗眼”的说法,认为“一字之响,能使全句皆奇”。今人认为“诗眼”就是作品中最能表现意境的关键词句。请指出这首诗的诗眼来? 三、背诵诗文,探究特点 同桌讨论,本诗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正解:1、炼字精准 2、艺术构思巧妙。以“月”为线索,采用了暗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