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华孝道和修德立身.doc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华孝道和修德立身

中华孝道与修德立身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值得我们自豪的传统文化。它作为儒家道德体系的中心之本代代相循,不仅对中国几千年的文明秩序、社会稳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且已成为一种民族道德观和文化心理积淀下来并深入人心。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现在世界中最文明的国家,讲到孝字,还没有像中国讲到这么完全。所以孝字更是不能不要的……要能够把忠孝二字讲到极点,国家便自然可以强盛。”中国历史上流传着许多孝敬父母、尊长爱国的动人事迹,现在依然为人们津津乐道、传颂不休,孝道观念早已渗入到华夏子孙的血液中。 一、从历史传承看中国孝文化的内涵与发展 (一)孝文化的起源。“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远在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就存在于人们的口耳相传之中。《二十四孝》中 “孝感动天” 的故事就是远古时代孝的诠释: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推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人们评价说,舜由一个平民成为帝王,纯由他的孝心所致。 从汉字历史来看,甲骨文、金文中已有了“孝”字。孝是会意字,它的构成可以理解为:孩子小时,父母在上面呵护着,怕风吹着、日晒着、雨淋着;孩子长大了,父母也衰老了,孩子在下面又背着父母。总之,孝字的构成,体现着父慈子孝,人间亲情。《尚书》言:“奉先思孝”; 中国古代最早的词典、儒家经典《尔雅》解释说:“善事父母曰孝”;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老部”有:“孝,善事父母者。”这些解释都把赡养父母作为孝原始而基本的涵义,其根基在于人的报恩观念。因为人由父母所生,又由父母养育和照顾而长大,所以儿女长大后必须自觉地赡养父母。 (二)孝文化对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影响 1、圣人谈孝道。孔子在《论语?为政》中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当今世上都说孝是能够赡养父母,犬守家看户,马代人劳作,都能养人。但犬马无知,不会对人产生敬意。人假如仅是供养父母而无敬心,与犬马有何区别?”在这里孔子赋予“孝”以崇敬父母的内容,以便与一般的动物养人区别开来。 曾子作为孔子后学,更是意识到精神方面的孝远较肉体方面更为重要,因而对孝作了全面的定义。《礼记·祭义》中,曾子是这样阐述的:“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意思是:子女对父母有三种不同层次的孝,小孝是物质上的奉养,中孝是行持正道,不辱没父母;大孝则是推广自己的爱心,施惠于人,使父母得到天下人的尊敬。 2、封建社会的孝道。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孝从家庭伦理扩展为政治伦理。《吕氏春秋?孝行览》云:“务本莫过于孝。人主孝,则名章荣,下服听,天下誉。人臣孝,则事君忠,处官廉洁,临难死。士民孝,则耕耘疾,守战国,不败北。”把治国之本归于崇“孝”,一个国家的强盛在于有明君和勤勉忠诚的官吏,埋首耕耘的百姓,英勇善战的军队,这四个方面都可以视为从“孝”行中引申出来的。因此,中国历史上有一些流行甚广的观念,如“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孝慈则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等,把政治伦理的“忠”与家庭伦理的“孝”完全沟通,把“孝亲”与“忠君”完全等同,甚至制度化为选拔管理的标准(如汉代的“举孝廉”制度)。这样,“孝”与“忠”联姻,使孝的伦理地位在传统中国社会中更突出、更重要。《礼记》曾经描述过中国古代的和谐社会:“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中国封建社会的一切道德范畴,追本溯源起来,源头都在一个“孝”字。 3、现代人对孝道的认识。从孝道的历史传承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孝道的内涵在不断地丰富,其外延也在不断地扩大,其重要作用也越来越突出。在内涵上,孝由养亲而敬亲,由敬亲而乐亲,于是有了二十四孝中老莱子“彩衣娱亲”的故事;在外延上,孝由家庭私德逐渐扩展到国家和社会,演变成一种社会公德。其中有明显的轨迹可循:先是从家庭伦理扩大为家族伦理和社会一般伦理,如从父母子女扩展到兄弟姐妹;再扩展到祖父母、外祖父母、伯、叔、姑等,并一直推到天下的长者,从而在传统中国社会形成了一张伦理之网,成为人们处理各种家庭、亲属以及人际关系的价值标准。 孝道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晚清重臣、理学大家曾国藩曾言:“读尽天下书,无非是一个孝字”。至于汉代以后把孝道捧到天上,后来甚至荒谬地提出愚忠愚孝的所谓“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文化大革命”中又把孝道踩入地下,大批孔孟之道、孝子贤孙,都是对孝道的本意的歪曲,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