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第九章.pdfVIP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九章 结构隔震、减震设计与制振技术 9.1 减震的概述与分类 9.2 隔震结构设计 9.3 耗能减震结构设计 9.4 耗能减震的应用及发展 10.1 减震的概述与分类 传统抗震理论的局限性:安全性难以保证; 适应性有限制; 经济性欠佳 两种抗震体系的比较 结构减震控制体系优越性 传统抗震体系 结构减震控制体系 以“柔”克刚新概念,调整 抗震概念及途 “硬抗”,加强结 有效减震,建筑结构设计不 结构动力特性,隔震、 径 构,加大断面 受太多限制,检测修复方便 消能或控制 设计依据 按预定设防烈度 考虑突发性超烈度大地震 确保安全 既保护结构,也保护结构内部设备、仪 防护对象 只考虑结构本身 满足现代社会要求 器、装修等 既适用于新建筑结构物,也适用于旧建 一般用于新设计的 适用范围 筑结构物的抗震加固;既适用于一般结 适用范围广 建筑结构物 构,也适用于重要结构、仪器设备等。 10.1 减震的概述与分类 传统的结构抗震是通过增强结构本身的抗震性能(强度、刚度、 延性)来抵御地震作用的,即由结构本身储存和消耗地震能量,这 是被动消极的抗震对策。 合理有效的抗震途径是对结构施加控制装置(系统),由控制装 置与结构共同承受地震作用,即共同储存和耗散地震能量,以调协 和减轻结构的地震反应。这种结构抗震途径称为结构减震控制。 结构减震控制根据是否需要外部能源输入可分为被动控制、主动 控制、半主动控制和混合控制。 10.1 减震的概述与分类 被动控制:不需要外 部能源输入提供控制力, 控制过程不依赖于结构 反应和外界干扰信息的 控制方法。 10.1 减震的概述与分类 主动控制:需要外部能源 输入提供控制力,控制过程 依赖于结构反应信息或外界 干扰信息的控制方法。 主动控制系统由传感器、 运算器和施力作动器3 部分 组成。主动控制是将现代控 制理论和自动控制技术应用 于结构抗震的高新技术。 10.1 减震的概述与分类 半主动控制:不需要外部能源输人直接提供控制力,控制过程依赖 于结构反应信息或外界干扰信息的控制方法。 混合控制:不同控制方式相结合的控制方法。 10.1 减震的概述与分类 10.1 减震的概述与分类 10.1 减震的概述与分类 10.2 隔震结构设计 结构隔震的原理与隔震结构的特点 结构隔震的概念 房屋隔震:在建筑物基础与上部结构之间设置隔震装置(或系统)形成隔震层,把房屋 结构与基础隔离开来。 隔震系统一般由隔 震器、阻尼器等所 构成,它具有竖向

文档评论(0)

celkhn54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