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义与团运动与中国
第六讲 义和团运动与中国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安阳师范学院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 潘崇 本章重点 探讨义和团运动的发展过程(兴起原因、发展阶段、各方回应、评价)、义和团运动与中国社会的变动、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外关系的新局面)。 这一章至为关键,对于我们理解中国半殖民地的形成过程以及清季十年清政府缘何推行新政改革大有裨益。 目录 第一节 反教会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第二节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的签订 一、近代以来的反教会运动 在近代中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中,反对外国教会、传教士的斗争占有十分重要地位,简称之为“教案”或“反教会运动”。 主要指向外国在华教会,包括基督教两大分支:旧教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 近代以来反教会运动概况 教案起因: 1858年《天津条约》允许基督教在内地自由传教; 1860年《北京条约》给予传教士租赁和购买土地建造教堂的权力。 就传教士本身而言,他们是带着传播“福音”的使命来到中国,做了许多慈善工作、教育普及工作,但亦带来一些灾难。正如顾长声所言: 他们背井离乡,抱着极大的牺牲精神从事传教事业。他们对中国人民所遭受的内外压迫表示同情,对中国的改革与革命曾经给予帮助。但也无可讳言,某些传教士的行为是与他们所信奉的教义相违背的,他们给中国人民带来的不是福音,而是灾难。 顾长声:《传教士与近代中国》,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24-125页。 美国学者周锡瑞言: (帝国主义侵略与基督教传教活动)都是西方列强进入世界各地的种种活动的一部分,……传教士获得最大成功、入教人数激增之时,也正是列强以武力入侵最得手之机。 周锡瑞:《义和团运动的起源》,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01页。 传教士在华的活动除正常传教活动外,也有大量的非法、非理的活动: (1)充当间谍,为侵略中国出谋划策。 (2)通过置买房屋、土地,盘剥中国人民。 (3)传教士成为中国地方政府的太上皇,干涉地方行政。 (4)纵容甚至唆使教民危害地方。 发展阶段: 大体可以甲午战争为分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甲午战争前,中国民间秘密结社反洋教斗争虽时有发生,但总体上既没有形成规模,也没有多少政治深度。 甲午战后,伴随着列强加深对华侵略,外国传教士积极参与本国侵略活动。各地的反教会斗争有了比较明确的政治诉求,将反教会侵略和反对列强过分结合起来。 教案数量: 反教会斗争几乎跨越整个十九世纪下半期,几乎遍及全国各省且发生频繁,从鸦片战争后一直到义和团运动时期。 据顾长声统计,大小教案达四百余起。 顾长声:《传教士与近代中国》,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36页。 据戚其章统计,有1600余起。 《晚清教案纪事》,东方出版社1990年版,第1页。 教案性质: 既有中西文化习俗和信仰的冲突,更有侵略与反侵略的较量。 二、义和团运动在山东的兴起 义和团源于自卫身家的民间结社,初名“义和拳”,起于山东,蔓延于直隶、京畿,其燃成熊熊大火决非偶然。 1、之所以在山东兴起的原因 首先,山东人民不仅在甲午战争中遭受日本侵略之苦,在战后更是饱受帝国主义瓜分之害。 其次,人祸之外还有天灾。 再次,历史渊源。明清易代之后,以汉族人为主体的秘密结社在“反清复明”的口号下获得新发展。 2、山东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重点:义和团构成较为复杂,不是由某一个秘密结社或秘密教门单独发展起来的,而是以白莲教、义和拳(梅花拳)、金钟罩(大刀会)、神拳、红拳为核心,联合各种反侵略的社会力量,在群众性的反教会斗争中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的反帝组织。 一是山东曹县、单县等地的大刀会。 山东曹县、单县等地的大刀会首领刘士瑞自1894年开始反教,影响及于鲁西南和江苏的丰县、沛县等地。后被清廷派兵镇压,刘士瑞等领袖被捕,实力大损。 是甲午战后山东地区第一次规模较大的反教会斗争,尽管很快被镇压,但它对山东反洋教运动,对于义和团运动的展开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一是冠县的义和拳反教斗争。 甲午战争后,冠县、威县一带逐步形成以威县梅花拳传人赵三多及梨园屯“十八魁”首领阎书勤为首领的拳会组织。 1898年10月26日,阎书勤、赵三多率两千余拳众在冠县蒋家庄祭旗起义,竖起“助清灭洋”旗帜,攻打当地教堂。清廷派兵镇压,部分拳民在赵三多率领下北撤继续反教斗争。 一是冠县起事后,邻近的高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