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先进制造技术 第3章 快速成形技术2-1
第3章快速成形技术
Rapid Prototyping
概述
快速成形工艺
快速成形数据处理
快速成形后处理
快速成形精度分析
快速成形技术应用
快速成形技术进展
§3.1 概述
一. 零件成形方法分类
去除成形 (Dislodge Forming):车、铣、刨、
磨等切削加工
添加成形 (Additive Forming ):快速成形技术
受迫成形 (Forced Forming):铸造、锻造和粉
末冶金
生长成形 (Growth Forming)利用生物材料的
活性进行成形, “克隆”
分层制造三维物体的思想雏形可追溯到4000年前
— 中国出土的漆器,用黏结剂把丝、麻黏结起来
铺敷在底胎(类似RP的基板)上,待漆干后挖去底
胎成形。
——古埃及人在公元前就已将木材切成板后重新
铺叠。制成像现代胶合板似的叠合材料
1892年,Blanther主张用分层方法制作三维地图
模型。
1979年,东京大学的中川威雄利用分层技术制造
了金属冲裁模、成形模和注塑模。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美国3M公司的
Alanj.Hebert(1978年) 、日本的小玉秀男(1980
年) 、美国UVP公司的Charles W.Hull(1982年)和
日本的丸谷洋二(1983年),各自独立地提出了RP
的概念,即利用连续层的选区固化制作三维实体
的新思想。
Charles W.Hull(1986)完成了第一个基于SL的
RP系统,并获得了专利。
二、快速成形工艺步骤
快速成形(Rapid Prototyping,RP)技术是由CAD模
型直接驱动,快速制造任意复杂形状三维物理实体的技术。
快速成形集成了机械、电子、计算机、光学、新材料等领
域中的技术,通过逐层增加材料来制造零件。
(1)产品三维模型的构建:CAD模型,扫描方法+反求工
程。
(2)三维模型的近似处理:三角形网格化近似处理,STL
格式文件。
(3)三维模型的分层切片和产生加工路径。
(4)快速成形加工。
(5)成形零件的后处理。
快速成形技术原理
三、快速成形技术特点
简易性:降维制造方法;
快速性:CAD模型直接驱动;
柔性:无须工装;
技术的集成性:计算机、数控、激光、新材料等
应用领域广泛 :制造业,材料工程、医学、文化
艺术以及建筑工程。
四、快速成形技术不足
零件精度低。
材料种类有限,价格高。
材料力学物理性能低。
§3.2 快速成形工艺
根据成形原理的不同,快速成形技术可分为两类:
(1)基于激光及其他光源的成形技术,例如:立
体光刻技术、分层实体制造、选区激光烧结等;
(2)基于喷射的成形技术,例如:熔融沉积成形、
三维立体印刷、多相喷射沉积等。
共同点:均采用分层累积成形,并根据三维CAD
模型切片后得到的截面轮廓数据,完成每一层的
加工。
快速成形技术按材料分类
一、立体光刻成形
1、原理
立体光刻成形,又称立体印刷、光固化成形等。
(SL或SLA,Stereolithography apparatus ),
Charles W.Hul于1986年获立体光刻美国专利。
1988年美国3D system公司推出商品化样机SLA-
250 ,这是世界上第一台快速原型成形机。
SL方法是目前RP技术领域中研究得最多和技术
上最成熟的方法。
自由液面式SL原理
工艺约束液面式SL原理
制造数据获取 层 准 备 层固化并堆积 后 处 理
CAD 模型离散 再 涂 层 激光束扫描液面 拆除支撑及清洗
立体光刻成形工艺过程
2 、立体光刻成形材料
①基本要求
粘度低 低粘度树脂有利于成形中树脂较快流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