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浙江大学中文系陶然老师.PDF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访浙江大学中文系陶然老师

访浙江大学中文系陶然老师 吴繁同学(以下简称“吴”):怎样来述我们这一次的活动的期望呢,嗯,比如说我听您讲 课,感觉您给人留下的印象比较冷峻,您的学术功底也非常扎实,但是这种东西可能不一定 比得上一个故事能够打动人心。谈及一个学者对于古诗词的向往的时候,可能一个有温度的 故事能够给人以更大的激励的作用。所以我们就想通过和您,和胡(可先)老师或者和一些 学长的交流,收集一些这样的故事,并希望用这样的故事去感染那些读到这些故事的人们。 比如说对您的述里有一句话说“自幼爱好诗词”,我觉得比如对于我来讲,作为一个 孩子可能只是觉得它好,但是跟流行歌曲、动画片之类的相比,当作自己的爱好,那么您觉 得当时是什么吸引了您,让您把这些诗词当作自己的爱好呢? 陶然老师(以下简称“陶”):实际上这个,更多的是我们那个年代没什么别的东西,对吧? 也没有电视,也没有太多的流行歌曲,幼年的时候基本上就是能够有点书读就不错了。因为 自己父母的家庭是在学校里面嘛,所以会有图书室,比较完备的图书室,所以没事儿就去翻 书看,因为小时候没什么书可看,除了那种你们都见不着的那种小人书以外,其它实际上是 没什么书的。但是有了图书室呢,就可以供各种各样的书,其中跟历史故事有关系的书就 非常多,慢慢地就对这个感兴趣了,最早看的还是《上下五千年》这种,觉得那个时候还是 挺好的,现在小孩儿想要了解中国历史的话,还是推荐他看这种书,挺有用的,能够培养兴 趣。所谓爱好诗词呢,其实也是因为小时候练字嘛,在家里人的威逼之下要学写字,因为写 毛笔字用的那个字帖就是古代的东西,有好多东西搞不清楚,比如说最早练颜真卿的《颜勤 礼碑》,柳公权的《神策军碑》,字是认识的,但是那个字的意思搞不清楚,就会想要去把它 搞清楚,这样的动力就会有一些了,慢慢地就会发现原来这些东西跟诗词是有关系的,那个 时候没有“文学”的概念,某个人可能是著名的诗词作家,可能是著名的书法家,像宋代的 苏黄这些人一样,所以慢慢就会对它产生兴趣。其实这个东西每个人小时候的经历都不一样, 也没有办法复制,纯粹就是偶然的一个过程。 另外一个就是我们求学的过程中老师的作用是非常大的,现在回想起来呢对我影响比较 大的老师中学有一位,大学有两位,读研究生以后吴熊和老师,这些老师对我的影响非常大。 比如说我读中学的时候,印象最深的就是我们有一位语文老师,年纪也很大,姓陈,是一位 华侨,功底很深厚,所以他给我们讲教材里面的诗词就跟一般人讲的不大一样,让人产生很 大的兴趣,而且他会用比较有激情的那种讲法,我想你们在读中学的时候应该也会遇到类似 的老师。读大学的时候本系的一位老师,外系的两位老师对我的影响都非常大,我是读新闻 系的,所以我们系有一个教公共课的一位老师给我们上古代文学课,然后觉得他讲得真好, 充满激情,跟我上课的风格完全不一样,基本上可以说是手舞足蹈,在课堂上面经常会吟诵 一些作品,甚至用方言吟诵一些作品,我记得非常清楚,他给我们用四川方言吟诵陆游的《剑 门道中遇微雨》——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一下子就会被他所感染。我们 那一拨同学那时读新闻,所以古代文学课属于非专业课,但是那个时候不像现在你们都是自 己选课,那时候一个班,大家都排课,都一样的,所以别的课呢好像都是可以混混的,专业 课也听不听都无所谓的,但是这个课大家都很感兴趣,而且都是挤着坐在前面的位置去听, 那时候我们就觉得作为老师能对学生产生这样的影响力,真是很令人羡慕的。然后还有一位 是当时中文系的一个老师,也是很有名的,他的老师是钱南扬先生,钱南扬先生是原来在我 们杭大中文系做过教授的,后来调到南京大学,很有名的一位研究戏曲方面的教授。他没有 教过我们课,我是去旁听他的大学语文课,然后呢也觉得讲得非常好,后来我就跑到老师家 里面去了,把自己原来写的不成熟的诗词什么的去给他看看,因为那个时候你不知道自己是 个什么样的情况,也不知道自己瞎琢磨写出来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水平,搞不清楚的,所以这 个时候就特别需要有人去肯定你,回想起来那个时候东西其实写得不好的,但是有这么一位 老师他给你肯定,告诉你说这个东西是好的,你将来应该往这个方向写,不应该往那个方向 写,那个方向问题在什么地方,你这样写好处在什么地方,慢慢你会找到方向的,对不对? 所以在二十出头这个思想不定形的时候,有一个这样的老师点一下,点拨一下,指明一下方 向,我想这个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现在回想起来,也谈不上有什么成就,但是我所有的后来 的这些想法,后来的这些路子,其实都是在这几位老师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当然后来读研 究生主要是跟吴熊和

文档评论(0)

ldj2153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