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二第3课 古代商业发展经典习题(题目带详细解析).doc

人教版必修二第3课 古代商业发展经典习题(题目带详细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必修二第3课 古代商业发展经典习题(题目带详细解析)

人教版必修二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经典习题 1.下列古代出现的商业现象,按照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私商成为商人的主体 ②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③实行“工商食官”政策 ④大量商业市镇兴起 A.②③①④ B.①②③④ C.①④③② D.③①②④ 【考点】古代中国的商业 【解析】奴隶社会春秋以前,“工商食官”;春秋战国时期,官府垄断工商业被打破,私商逐渐成为商人的主体;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明朝以后,大量商业市镇兴起,据此正确答案选D项。 【答案】D 2.钱穆在《国史新论》中把战国至明清中国历史描绘为游士社会、郎吏社会、门第社会、科举社会。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游士社会”出现了夜市和草市 B.“郎吏社会”出现了百家争鸣 C.“门第社会”开始了儒释道合流 D.“科举社会”开始在地方设置郡县 【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宋明理学——三教合一;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游士社会是指战国时期,士阶层活跃,游士即游说谋划之人士;郎吏社会是指秦汉时期,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门第社会是指魏晋南北朝时期,门第族望成为选官的主要依据;科举社会是指隋唐至明清时期,实行科举考试制度。草市出现在东晋南朝时期,夜市出现在隋唐时期,故A项错误;百家争鸣出现在战国时期,故 B项错误;开始在地方设置郡县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故D项错误;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出现儒佛道融合的趋势,故C项正确。 【答案】C 3.曾有历史记载四川地区:“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折大钱一贯重十二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即难以携持。”这反映了(  ) A.四川地区的经济发展必须使用铁钱 B.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交子”的产生 C.铁钱已不适应当时四川经济发展的需要 D.政府规定铁钱只能在四川地区使用 【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难以携持”可知铁钱携带不方便,已不适应当时四川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故C项正确;A项是对材料信息的误读,故A项错误;B项观点正确,但是材料没有“交子”产生的信息,“一份材料说一份话”,故B项错误;D项观点在材料中没有任何体现,故D项错误。 【答案】C 4.随着中国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历代政府大都设置官吏对商业活动进行专门的管理,下列古代官职中,不属于专门管理商业活动的是(  ) A.“五均”官 B.草市尉 C.中正 D.市署令 【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 【解析】五均官为王莽为了限制商贾兼并及物价波动,在长安及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等六大都市设立的官员;草市原来是乡村定期集市﹐后政府设立草市尉管理;市署令为政府设立的管理“市”(城市商业区)的官员,因此A、B、D项都属于专门管理商业活动的官职;而所谓中正,就是掌管对某一地区人物进行品评的负责人,也就是中正官,中正官又有大小之分,州设大中正官,掌管州中数郡人物之品评,各郡则另设小中正官,因此选C项正确。 【答案】C 5.西汉时期,朝廷颁令:“欲益买宅,不比(紧靠)其宅,勿许。”西汉的这种限购令,其目的可能是(  ) A.抑制过高房价 B.加强社会控制 C.保护小农经济 D.实现大一统 【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西汉限购令 【解析】材料大意是:你想买房,要买的房子必须紧挨着你现有的房子。禁止这种非紧邻的居民进行不动产交易,主要是为了方便登记人口和房产,便于管理,故B项正确;西汉房价是否过高,从材料中无法判断,故A项错误;房产限购是政府的商业政策,与农业无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西汉通过中央集权实现大一统,与限购令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B 6.某校学生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如下资料:《中国古代早期城市化进程与最初的文明》、《英国城市化的核心动力:工业革命与工业化》、《试论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和《苏联时期俄国城市化的特征及历史渊源》。其研究主题应该是(  ) A.工业革命与城市化进程 B.中国与西方城市化进程对比 C.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D.工业革命前后的东西方世界 【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城市发展;工业革命;近代中国物质生活的变化——城市化;“斯大林模式” 【解析】资料涉及了中国古代早期城市化进程、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英国城市化进程、俄国城市化,综合资料可以分析出B项正确;A、D项不符合《中国古代早期城市化进程与最初的文明》,故排除;资料主要显示的是城市化进程,故C项不正确。 【答案】B 7.春秋中期以后,出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和范蠡弃官经商,“十九年之中三致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