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得和失”凌玉.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作文“得和失”凌玉

主备人:凌 玉 审核人:赵善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造物主是公平的,它让你失去什么的时候,也会让你得到些什么。同是屈遭贬谪,政治上失意,柳宗元留下了富有诗情画意的“永州八记”,苏轼留下了清丽俊逸的《赤壁赋》,苏辙留下畅达明快的《黄州快哉亭记》,欧阳修留下了刚健婉转的《醉翁亭记》……请以“得和失”为话题写一篇文 章。要求:(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2)立意自定。(3)记叙文。(4)题目自拟。;二、 审题 要求以“得与失”为话题写作,自然要写出二者之间的关系,而它们的关系是怎样的呢?我们读题目材料,它说的是历史上的名人,都是在失去什么的时候得到了更好的补偿。也就是说,它告诉人们看待事物不能只注意不利的一面,而应该看得开一些,远一些,因为在有所失的时候往往会有所得。; 根据对材料的分析,我们不难得出要写的文章的主题:在失去的同时,你得到了更多。我还可以反向思维,这样我们又可以得出另一个主题:在不考虑正确与否的情况下,得到某些东西的时候,你可能失去的更多。 ;四、作文选材;五、例文赏析;可是,不幸还是适时降临到我头上。第一节课下,同桌吃惊地望着我,我很奇怪:“你为什么这样看我?难不成我变帅了?”她很擂了我一拳,“什么呀?你脸上有好多红点耶!”看她一脸吃惊的样子,不像开玩笑。我顿时吓了一跳,又没镜子,不知我变成什么样子了,这就是报应吗? 中午,更厉害了,满脸都是。妈妈也慌了,立刻带我去医院。诊断出是“皮肤过敏”,要挂两瓶水。明知医生是小题大做,但自己这个样子,也只得任由他们摆布。可气的是,他们扎了四针,才找到血管。我又气又恨,差点没哭出来。难怪钱钟书先生说:“医生是屠夫的一种。”此时,我不禁想起了韩寒的那篇《看牙医》,眼前的这些仁兄们和那篇文章中的医生相比,虽谈不上略胜一筹,也是各有千秋吧。 ; 挂完水,他们竟狮子大开口,105元钱!!!,此时我已经敢怒不愿言,只得将钱乖乖地双手捧上,心中暗暗地为那105元钱唱葬歌,这真是天意,???有得有失”嘛,得不偿失。 带着一身的“伤痛”回到教室,同桌欣喜地对我说:“明天西边食堂还是免费!”我忙摇头摆手,“吃一堑,长一智”的道理我还是懂的。 世上哪有免费的早餐,做人,还是不能贪图蝇头小利,否则失去的会更多呀 !;圆·缺         在南山蜿蜒的小路上,东篱下,一个采菊的身影,挥罢衣袖,吟道:“少无适俗韵,性本爱深山。”在误落尘网三十年后,他选择了守拙归田园,失去了五斗米,却挺直了他的脊梁。     在梦中的天姥山的石阶上,脚著谢公履,看海日,闻天鸣,醒来便仰天长啸出门去,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他选择了骑鹿游名山,失去了权势,却得到了开心颜。   在惶恐滩头,在零丁洋里,他一身浩然正气,不被利禄所惑,不为强暴所服,失去了生命,却得到了千古赞颂。 不是一切失去都只意味着缺憾。 ; 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关头,为了个人的恩怨,为了一己之私,他谗言献媚,一旨“莫须有”,断送了祖国大好河山。是的,他得到了满足,却留下了千古骂名。   在列强任意践踏我们的民族的危难中,为了荣登大宝,圆皇帝梦,他泯灭良知,断然签下了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是的,他得到了帝国主义的支持,最终却在绝望中死去。     在国家蓬勃发展的时候,在人民需要体恤的时候,为了金钱,为了虚荣,他忘记了信仰,背叛了人民,伸出了贪污之手。是的,他得到了一时的荣华,却最终难逃法网。     不是一切得到都意味着圆满。 在人生道路上,在花花世界里,你是否看清:不是一切失去都意味着缺憾,不是一切得到都意味着圆满。 ;;简评:   文章开篇以排比的段式,运用三个特写镜头展现了陶渊明、李白、文天祥在得失间的抉择,化用古诗圆熟浑合,不落斧凿痕迹,铺张扬厉,大气磅礴,文采斐然,灵动飞扬,出手不凡。三个事例后作一小结,此为一顿。接着又以三个排比句式转入反面,再作一小结,此为二顿。按一般的眼光年,文章至此文意已足,只消总结深化的功夫了。但作者在最后又是一翻,给我们展现了两个诗僧在幽静的林子里,在月光下对话的画面:一问:世人谤我、欺我、辱我、恶我,如何?一答:你只需由他、任他、忍他,你且看他。这一问一答将得失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并暗扣题意,让人们在玄理中领悟到了某种人生的真谛。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