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知识-“刘姥姥进大观园”喜剧效应的心理分析.docVIP

拓展知识-“刘姥姥进大观园”喜剧效应的心理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拓展知识-“刘姥姥进大观园”喜剧效应的心理分析

“刘姥姥进大观园”喜剧效应的心理分析 刘姥姥是曹雪芹《红楼梦》中的一个角色,在整个《红楼梦》人物画廊中,她仅仅是一个次要角色,戏份不多,但她的三进荣国府却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二进荣国府,她在大观园里的一番滑稽搞笑的“表演”,给高门深院的贾府带来了欢声笑语。刘姥姥因其鲜明的性格魅力留存在读者的脑海中。 从读者接受角度来看,刘姥姥这一人物喜剧性的实现,有着深刻的心理基础。从小说文本建构角度来看,小说喜剧逻辑的展开是有层次的,构成了情节的波澜起伏,而刘姥姥醉卧怡红院则将简单的滑稽搞笑推到了荒诞甚至悖谬的境地,造成了极强的反讽效果。 一、“刘姥姥进大观园”喜剧效应的心理基础 在《红楼梦》中,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情节设置和场面描写为什么会引人发笑?要深入领会这一点,离不开对人的心理的分析。 首先,从接受者的心理感受来说,刘姥姥的出错、出丑,使我们因其丑陋、村俗、少见多怪,意识到“对象的低下和荒唐”,从而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优越感。亚里士多德在《诗学》第五章中写道:“喜剧的模仿对象是比一般人较差的人物……可笑的东西是一种对旁人无伤,不至引起痛感的丑陋或乖讹。”霍布斯也有类似的阐述:“笑的情感不过是发现旁人或自己过去的弱点,突然想到自己的某种优越时所感到的那种突然荣耀感。” 当然,我们对刘姥姥的这种心理优越感,并不是由于她人格低下或性格有缺陷,恰恰相反,《红楼梦》中的刘姥姥,倒是一个纯朴、善良且有侠义心肠的可爱形象,我们对刘姥姥产生心理优越感,主要是基于物质和文化上的优越感。 曹雪芹在小说里称刘姥姥“有些见识”,刘姥姥女婿的祖上也做过京官,到了刘姥姥女婿这一代,家里虽有田,但也要自己耕种。从这些描写看,刘姥姥女婿家在经济上只比一般无地的农民好一点,刘姥姥也就是一个村野老妪而已。所以,一进到钟鸣鼎食的贾府,经济上、物质上、文化上的巨大差异必然显现出来,比起贾府的精致、优雅、富足来,刘姥姥难免显出粗鄙、村俗与少见多怪来。也因此,当刘姥姥对贾府精心腌制的茄子啧啧称奇的时候,当刘姥姥把鸽子蛋误认为小巧的鸡蛋的时候,当刘姥姥把省亲别墅的牌坊当做庙宇倒头就拜的时候,读者不知不觉地用贾府众人的眼光去审视和打量她,也难免跟着贾府上下,一同忍俊不禁起来。 其次,从刘姥姥的插科打诨、滑稽搞笑的言语动作来看,曹雪芹有意识地在情节和场景上采用错位的设计,使刘姥姥置身于贾府这样一个陌生的异质环境里,使人物与环境间造成一种不一致、不适宜、不和谐的乖讹感,从而引人发笑。正如叔本华所说:“笑不过是人们突然发现在他联想到的实际事物与某一概念之间缺乏一致性而导致的现象,笑恰好是这种鲜明对比的表现。” 刘姥姥进大观园,向富贵温柔的大观园吹进了一股质朴的乡野气息,刘姥姥食量“如牛”,喝茶只会“牛饮”,张口闭口就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样的俗语,行动举止一点也不文雅秀气,这样一个村妇,夹在一群贵族太太小姐公子哥儿中间,还要在惯于吟诗作对的公子小姐面前行文绉绉的酒令,自然与大观园的环境格格不入。在这里,村妇与贵族、鄙陋与精致、粗俗与文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实际上,与其说刘姥姥的言行滑稽搞笑,还不如说是在大观园这个特殊的环境中,刘姥姥言行的乖讹之处被放大了。 二、“刘姥姥进大观园”喜剧逻辑的多层次统一性 曹雪芹对刘姥姥进大观园的艺术描写,绝不仅仅是为博取读者一笑这么简单。实际上,刘姥姥进大观园的喜剧逻辑的展开具有多层次统一性的特点(这里所说的喜剧逻辑,指喜剧演绎推进中所遵循的心理逻辑)。 首先,喜剧逻辑的演绎推进张弛有度,层次分明,与读者阅读时的心理节奏相适应。 曹雪芹在叙事节奏的掌控上非常老到。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情节主要集中在《红楼梦》第三十九回至四十一回。在第三十九回中,刘姥姥带着新鲜的瓜菜,到贾府表示感谢,恰遇贾母询问,于是得以与贾母叙谈,这时,曹雪芹主要突出了刘姥姥语言的“趣”与“奇”:“彼时宝玉姊妹们也都在这里坐着,他们何曾听见过这些话,自觉比那些瞽目先生说的书还好听。”而刘姥姥也善于迎合:“见头一个贾母高兴,第二见这些哥儿姐儿们都爱听,便没了说的也编出些话来讲。”这里的一些叙写,实际上都是为下文笑声高潮的到来做铺垫。 小说第四十回晓翠堂上第一次开宴中,刘姥姥照凤姐和鸳鸯的安排说“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然后鼓腮不语,引得贾母、宝玉、黛玉等人狂笑不止,这是小说中笑的第一次高潮。康德指出:“笑是一种情感激动,起于高度紧张的期望突然被完全打消。”这里,众人的狂笑表现为紧张感的突然释放,是人们在极度松弛状态下的生理和心理反应,非常符合笑的辩证法。文雅含蓄惯了的贾府上下一干人等,听到刘姥姥高声大气地讲出一番恶俗的话,以及看到“鼓着腮不语”的表情,自然是大感意外,也难怪湘云会笑得喷饭,黛玉会笑得岔气…… 在这次高潮前,曹雪芹先铺写刘姥姥的两次搞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