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铁机》固液界面能匀质形核异质形核过冷度分子动力学模拟论文
金属形核及固/液界面能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摘要】 固/液界面能是过冷熔体形核/生长理论中极其重要的物理量,它对于凝固过程中的形核速率和生长速度及界面结构有重要影响。金属的固/液界面能的深入理解对于理解熔体形核及生长过程有很大帮助。本文将形核过程和固/液界面能作为一个系统来看待。我们通过实验全面地研究了Ag、Cu、Ni体系的固/液界面能及形核方式;同时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详细地研究了Ag、Cu、Ni的均质形核过冷、形核前熔体的晶胚结构同晶核结构的关联、以及Ni5oCu5o异质形核过程。取得的主要成果有:通过在真空电磁感应加热装置中采用熔融玻璃净化+循环过热的方法对Ag、Cu、Ni的过冷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采用合适的净化工艺,使其分别获得了263K、257K、340K的过冷度。采用最大过冷度法,我们计算得到在这些过冷度下对应的固/液界面能值分别为:0.1388Jm-2、0.1939Jm-2、0.27631Jm-2。这和有关固/液界面能模型所预测的界面能吻合得很好。为了判定这些金属的形核方式,我们通过相关固/液界面能模型计算得到了实际工艺参数下的均质形核过冷度,也和我们得到的实验值很接近,表明了在这些过冷度下,Ag、Cu、Ni的形核方式接近...?更多还原
【Abstract】 The solid/liquid interface energy is an important physical parameter describing nucleation and growth process in solidification theory. It plays a central role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nucleation rate, growth rate and the morphologies of crystals. In order to comprehend the essences of the nucleation and the growth of crystal, it is necessary to achieve a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he solid/liquid interface energy. The present dissertation systematically carried out investigations on the undercool...?更多还原
【关键词】 固/液界面能; 匀质形核; 异质形核; 过冷度; 分子动力学模拟; 【Key words】 Solid/liquid interface energy; homogeneous nucleation; heterogeneous nucleation; undercooling; molecular
摘要 3-5
Abstract 5-6
主要符号表 8-12
1 绪论 12-32
1.1 固/液界面能的研究背景、现状、目的和意义 12-13
1.1.1 固/液界面能的研究背景 12-13
1.2 目前研究金属固/液界面能的方法 13-21
1.2.1 形核过冷与固/液界面能 13-15
1.2.2 临界转变过冷度法 15
1.2.3 热力学形核公式法 15-17
1.2.4 形核过冷度法 17-18
1.2.5 界面涨落法 18-20
1.2.6 劈开法 20-21
1.3 金属固/液界面能的研究现状 21-26
1.3.1 固/液界面能理论进展 21-25
1.3.2 固/液界面能实验及模拟进展 25-26
1.4 固/液界面能的研究目和意义 26-27
1.5 固/液界面能的研究具体实施方案及内容 27-28
1.5.1 模拟计算方案选择 28
1.6 过冷及固/液界面能的研究所涉及的理论背景及技术 28-32
1.6.1 金属熔体的凝固与过冷度 28-29
1.6.2 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测量金属的熔点 29-30
1.6.3 径向分布函数(RDF) 30
1.6.4 H-A键型指数 30
1.6.5 键取向序分析(BOP) 30-31
1.6.6 晶团分析 31-32
2 实验/模拟设施及其调试 32-41
2.1 实验设施 32-35
2.1.1 实验设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