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剂脱沥青技术讲座.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溶剂脱沥青技术讲座

溶剂脱沥青技术讲座石科院 黄伟祈2006.09.28内容1 溶剂脱沥青技术发展概况1.1 国外概况1.2 国内概况2 溶剂脱沥青工艺过程2.1 基本流程2.2 原料油2.3 主要操作参数2.4 关键设备2.5 能耗和节能3 溶剂脱沥青工艺的作用3.1 产品应用3.2 组合工艺 1 溶剂脱沥青技术发展概况 溶剂脱沥青技术 溶剂脱沥青是一个劣质渣油的预处理过程。 通过溶剂的作用把减压渣油中很难转化的沥青质和稠环化合物以及对催化转化过程有害的重金属和硫、氮化合物脱除出去,而把质量较好的脱沥青油作为润滑油、催化裂化和加氢处理/裂化的原料。 溶剂脱沥青技术发展概况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溶剂脱沥青技术首次工业化。最初用于从减压渣油中生产高粘度润滑油料,后来逐渐用于生产催化裂化和催化加氢的原料,从而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重油加工工艺。溶剂脱沥青技术发展概况 目前全世界溶剂脱沥青装置超过100套,总加工能力估计在5000万吨/年以上。 最大的一套装置能力是260万吨/年。我国现有溶剂脱沥青装置28套,总加工能力约895万吨/年。2.1 国外概况 国外专利商提出的溶剂脱沥青过程过程名称Kellogg LEDAUOPDemex ROSEIFP-BASFDoben日本丸善 Hydro-cyclone密度/ g/cm31.0321.0321.0301.022 1.0031.003 0.957-粘度(100℃)/ mm2/s 305021907100-345--51S/ ω%-5.05.2 4.04.14.63.7 -残炭/ ω%24.021.318.520.816.416.769.4-Ni + V/ mg/kg139.9138.0131.098.080.0140.062.081.0脱沥青油 收率/ ω%-77.380.080.085.586.0--残炭/ ω%4.512.512.713.07.9 11.56.9Ni + V, mg/kg1.631.029.029.0 22.564.020.022.4脱油沥青软化点/ ℃94193 -177-137-国外溶剂脱沥青工业化情况KBR公司:ROSE工艺,32套,最大260万吨/年,总能力超过2500万吨/年。在运转的有19套,能力为1600万吨/年。UOP公司:Demex工艺,13套,最大210万吨/年,总能力约1300万吨/年。Foster-Wheeler公司:LEDA工艺(主要是转盘塔丙烷脱沥青),42套,总能力1250万吨/年。注:UOP和Foster Wheeler的SDA技术于1996年合并。IFP:Solvahl工艺,7套,能力不详。ROSE工艺的发展Kerr-McGee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开始研究超临界抽提技术,1954年建成并运行了一套750桶/天的示范装置。70年代将开发重点转为节能的研究,并建成一套1桶/天的实验装置,用于超临界回收技术研究和原料评价研究。1979年,ROSE技术工业化。1995年,KBR公司收购了ROSE技术。ROSE工艺技术特点亚临界抽提-超临界溶剂回收工艺一段/两段抽提-沉降流程早期使用乱堆填料和高压降进料分配器,后来改用高效规整填料(KOCH-GLITSCH公司提供)和低压降进料分配器(ROSEMAX)。ROSEMAX:1995年工业化,处理量提高最大达60%,循环溶剂纯度提高达90%(含油量从4.01%降到0.41%)。Demex工艺Demex工艺由UOP公司和墨西哥石油研究院(IMP)联合开发。Demex工艺主要用于从减压渣油中生产催化料,使用C4、C5等比较重的溶剂。Demex工艺采用混合-沉降-超临界回收流程,塔中进料,胶质可回炼。脱胶质塔为卧式罐。进期开发了新型抽提塔内构件:平行折流板(PIP)。LEDA工艺LEDA工艺:低能耗脱沥青工艺。主要用于生产润滑油料,也可生产催化料。主要特点:采用转盘抽提塔和双效蒸发回收流程。2.2 国外概况国内溶剂脱沥青技术发展1958年采用前苏联技术,在兰炼建成了第一套丙烷脱沥青装置,能力为12万吨/年。RIPP从1961年开始研究溶剂脱沥青工艺。1965 年,两段沉降法丙烷脱沥青工艺在锦西石化总厂实现工业化。1966年,丙烷临界回收技术在兰州炼油厂实现工业化,此后,该技术在中国的溶剂脱沥青装置上广泛应用。国内溶剂脱沥青技术发展1978年,高效抽提塔在锦西石化总厂应用成功。1980年,C3/C4混合溶剂脱沥青技术在大连石油七厂工业应用。1987年,一段超临界混合 C4溶剂脱沥青 技术在吉林化学工业公司投入工业应用。1992年,两段超临界混合C4溶剂脱沥青技术在天津炼油厂实现工业应用。国内溶剂脱沥青技术发展90年代,开发了溶剂脱沥青和其他重油加工的组合工艺以及软沥青乳化和硬沥青制浆技术。“七五”和“八五”期间,石油大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