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台湾的城门与炮台.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台湾的城门与炮台.doc

台灣的城門與砲台 作  者 戴震宇 出版單位 遠足文化 出版日期 2001年08月01日 獲獎名次 全國賽9711梯次入選 ISBN 9573049333 撰寫同學資料:108劉旻政 一、相關書訊   「城門」是古代用來防禦敵人的建築物,一般來說城牆與地面的角度大約是70度,因為早期的城牆使用「版築法」建成,為了方便填土所以角度不宜過大,但如果角度太小則敵人容易攀爬上來,但是城門在中國不僅是軍事重地,更具有象徵主權的功用,因為城門上的城樓是城中最高的建築物,使進城者見到威儀十足的城門,無形中已感到自身的渺小。 明太祖時,為防範海倭寇侵擾,乃實施「堅壁清野」政策,將澎湖及離島居民遷至漳泉等州,導致台、澎逐漸成為海寇及冒險家的樂園。 十六世紀是西方航海帝國向世界各地擴張的年代,另外,台灣位於日本、朝鮮與南洋群島間,所以為來往重要地,因此台灣曾被荷蘭、西班牙佔領過一段時間。 在英法聯軍戰爭所簽訂的〈天津條約〉迫使台灣開安平與滬尾等港口與外國通商 也在牡丹社事件後,開始重視了台灣這個島嶼,請來了沈葆楨來台興築了第一座西式砲台「億載金城」。中法戰爭時,劉銘傳發現大砂灣砲台地理位置欠佳,於是在海口兩岸及滬尾各增築了兩座炮台,後來雖然基隆以北的地都失陷了,但也使法軍付出慘痛的代價,最後兩軍和解收場,之後劉銘傳更積極建設新式砲台,大大增強了北海岸的防禦能力。 二、內容摘錄 1.中英法戰爭打醒了清廷「天朝」的迷夢,當時的台灣兵備道姚瑩在台灣的基隆、 淡水、安平等地置了17座海防砲台,所使用的火炮是由中國土法鑄造的「火繩 砲」,藉燃燒引線以點燃砲管內的火藥而得名,且在戰爭中重創英艦。〈P.51〉 2.日據時代,所有城門與城垣都被拆毀,僅部分護城濠及同治7年〈1868〉通判丁 承禧重修城牆時之「兌安門」與「坎興門」石額留存下來,該石額已被移至到宜 蘭公園的文化中心南壁圍牆上,藉著斑斑的苔痕訴說其捍衛鄉土的故事。〈P.111〉 3.中央空地原為一水池,作為緩衝砲彈之用,如今填平為綠地。站在高點極目四望, 百年來憂國憂民的情懷,僅有石碑一座永為留傳。〈P.111〉 三、我的觀點   城門與砲台是我們台灣非常重要的國防之ㄧ,台澎諸島四面環海,野心帝國乃以艦炮充當其掠奪的敲門磚。不甘束手就戮的海島臣民被迫用相同的致命武器還擊,這一來一往歷經數百年,小島戰火卻不曾停息。故翻開台灣炮台的修築史,幾乎就是一部外患侵略的血淚史。 台灣本島最早的砲台位在安平的「熱蘭遮城」為荷蘭人所設,城內有重約千斤的巨砲30座,而西班牙人在基隆建立之聖薩爾瓦多城及滬尾聖多明哥城也是同類型的歐式砲台。 「火繩砲」在咸豐皇朝普遍被中國使用,為鐵或青銅所鑄,以「觔」為單位來衡量大小,所使用之砲彈為直徑10公分之鐵球,射程及殺傷力都相當有限。較之昔日的火繩砲,沈葆楨及劉銘傳所購之砲台皆配備英、德最新式的火砲。其中以英製的阿姆斯特朗〈Amstrong〉後膛鋼砲最為有名,其12吋口徑鋼砲最遠的射程可達12公里且威力驚人,但是每發射一枚砲彈必須清理砲膛一次,手續繁瑣非現代人能想像。 台北市為全台之重要地,但在台灣開發史上,直到光緒元年清廷才因北部茶葉、樟腦對外貿易的興盛而設置台北府,當年台北建城時,艋舺〈萬華區〉與大稻埕〈大安區〉已相當繁榮,且基於風水原理和平息兩地建城之爭的權宜措施,所以台北城築成地點就選擇在兩地之間的水田區。在台北城的五門之中〈東門、南門、小南門、西門、北門〉,南門為正門所以地位高過其他四門,且外觀和其餘四門不同,屬於重簷重脊歇山式造型,這種建築風格已是台灣城門中最高的等級,象徵意義非凡。 在台灣開發史上,「一府、二鹿、三艋舺」是眾人皆知的先後順序,「府」也就是現今的台南市,早在荷蘭、明鄭時代,台灣就已是全島統治、經濟中心,所以走一趟台南府城,勝讀半部台灣史。在荷據時期,盤據澎湖的荷蘭提督雷爾生派人在台建築臨時的竹城,之後又改建為奧倫治城,直到第三任總督奉命將此成改為「熱蘭遮城」,第四任總督則把熱蘭遮城的竹木沙土牆垣換成磚石,並加以改建為分為「內城」和「外城」,外城僅有一層,與內城西北隅相連,外城城牆在西北與西南兩角亦設有「稜堡」,置砲數門。當年荷蘭人為拓展貿易而來,因此熱蘭遮城就成一個國際性的商務中心,包括來自各地的商人都在城內找商機,簡直已具備了國際都市的條件了。 黑旗軍名將劉永福負責南台灣防務,1895年,劉永福派其義子劉成良接替萬國標統領打狗防務,在交接旗後砲台時,火藥庫竟然爆炸造成了80多人喪命,萬國標也因此遭革職,也使砲台的結構、圍牆受損。旗後砲台守將劉成良的零星砲火被日艦所壓制,當日艦靠岸準備要來佔領砲台時,大坪砲台的砲彈接連落在日艦周圍,吉野等艦立刻反擊,後因大坪砲台

文档评论(0)

sunyangbi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