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zb.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zb

为了确定分离得到的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行_____________实验,纤维素酶的发酵方法有______ 发酵和______ 发酵。纤维素酶测定方法是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所产生的________ 含量进行定量测定。 发酵产纤维素酶 液体 固体 葡萄糖 五、课题延伸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纤维素酶 种类、作用、催化活力 刚果红染色 筛选原理 实验设计 土壤取样 选择培养 涂布培养 纯化培养 前置染色法 后置染色法 富含纤维素土壤 增大分解菌含量 染色鉴别 分离出分解菌 课堂总结 ㈠纤维素与纤维素酶 1.纤维素 纤维素是一种由葡萄糖首尾相连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是含量最丰富的多糖类物质。 一、基础知识 植物的根、茎、叶等器官都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其中棉花是自然界中纤维素含量最高的天然产物。 土壤中某些微生物能够产生纤维素酶,把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后再利用。 纤维素是地球上含量最丰富的多糖类物质,植物每年产生的纤维素超过70亿吨,其中40%-60%能被土壤中能产生纤维素酶的微生物所利用,不会大量积累。 在草食性动物等的消化道内,也共生有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其原理也是产生纤维素酶而分解纤维素,而人没有分解纤维素的能力。 人类可应用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将秸秆等废弃物转变成酒精,用纤维素酶处理服装面料等。 2.纤维素酶 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C1酶(外切酶)、CX酶(内切酶)和葡萄糖苷酶,前两种酶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第三种酶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 纤维二糖 C1酶、Cx酶 葡萄糖苷酶 葡萄糖 纤维素 ①取二支20mL的试管 实验: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的实验 ②各加入一张滤纸条 ③各加入pH4.8,物质量为0.1mol/L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液11ml和10ml 甲 乙 ④在乙试管中加入1mL纤维素酶 ⑤两支试管固定在锥形瓶中,放在 140r/min的摇床上振荡1h ⑥结果:乙试管的滤纸条消失 讨论:乙试管的滤纸条为什么会消失?甲试管的作用是什么? 纤维素酶活性的测定实验: 提示: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纤维素酶的有无,自变量的操纵方法是:在一支试管中添加适量(1mL)的纤维素酶溶液,在另一支试管不添加纤维素酶,但需加入等量的缓冲液,不能加入蒸馏水,否则会影响溶液的pH。 实验分析:P27的小实验是如何构成对照的? (二)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 1、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该方法可以通过________反应直接筛选。 刚果红染色法 颜色 2、其原理是: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____________,当纤维素被_________分解后,红色复合物无法形成,出现以_____________为中心的________,我们可以通过_________ ___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红色复合物 纤维素酶 纤维素分解菌 透明圈 是否产生透明圈 二、实 验 设 计 请你根据实验流程图和提供的三个资料以及“操作提示”,在思考有关问题的基础上,设计出一个详细的实验方案。 土壤取样 选择培养 梯度稀释 将样品涂布在鉴别纤 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 筛选产生透 明圈的菌落 ①分布环境 1、土壤取样: 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 操作步骤 生物与环境的互相依存关系,在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纤维素分解菌的含量相对提高,因此从这种土壤中获得目的微生物的几率要高于普通环境。 ②原因 ③实例:树林中多年落叶形成的腐殖土,多年积累的枯枝败叶等。 ④讨论:如果找不到合适的环境,可以将滤纸埋在土壤中,将滤纸埋在土壤中有什么作用?你认为滤纸应该埋在土壤中多深? 将滤纸埋在土壤中能使纤维素分解菌相对集中,实际上是人工设置纤维素分解菌生存的适宜环境。一般应将滤纸埋于深约10cm左右的土壤中。 2、选择培养 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以确保能够从样品中分离所需要的微生物。 ①目的: ②制备选择培养基: ③操作: 将土样加入装有30ml选择培养基的锥形瓶中,将锥形瓶固定在摇床上,在一定温度下震荡培养1~2天,直至培养液变浑浊。也可重复选择培养。 培养基成分分析 培养基组成 提供主要的营养物质 纤维素粉 5g 碳源(能源) NaNO3 1g 氮源、无机盐 KCl 0.5g Na2HPO4·7H2O 1.2g KH2PO4 0.9g MgSO4 ·7H2O 0.5g 无机盐 酵母膏 0.5g 生长因子、碳源、氮源 水解酵素 0.5g 氮素、生

文档评论(0)

wyw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