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三理综必背知识点
历届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时间 人物 得奖原因 1901年 威尔姆·康拉德·伦琴(德国人) 发现X射线 1902年 亨德瑞克·安图恩·洛伦兹、P. 塞曼(荷兰人) 研究磁场对辐射的影响 1903年 安东尼·亨利·贝克勒尔(法国人) 发现物质的放射性 皮埃尔·居里(法国人)、玛丽·居里(波兰人) 从事镭元素的研究 1904年 J.W.瑞利(英国人) 从事气体密度的研究并发现氩元素 1905年 P.E.A.雷纳尔德(德国人) 从事阴极线的研究 1906年 约瑟夫·约翰·汤姆生(英国人) 对气体放电理论和实验研究作出重要贡献 1907年 A.A.迈克尔逊(美国人) 发明了光学干涉仪并且借助这些仪器进行光谱学和度量学的研究 1908年 加布里埃尔·李普曼(法国人) 发明了彩色照相干涉法(即李普曼干涉定律) 1909年 伽利尔摩·马可尼(意大利人)、K . F. 布劳恩(德国人) 开发了无线电通信,研究发现理查森定律 1910年 翰尼斯·迪德里克·范德华(荷兰人) 从事气态和液态议程式方面的研究 1911年 W.维恩(德国人) 发现热辐射定律 1912年 N.G.达伦(瑞典人) 发明了可以和燃点航标、浮标气体蓄电池联合使用的自动节装置 1913年 H·卡末林—昂内斯(荷兰人) 从事液体氦的超导研究 1914年 马克斯·凡·劳厄(德国人) 发现晶体中的X射线衍射现象 1915年 威廉·亨利·布拉格、威廉·劳伦斯·布拉格(英国人) 借助X射线,对晶体结构进行分析 1916年 未颁奖 ? 1917年 C.G.巴克拉(英国人) 发现元素的次级X 辐射的特征 1918年 马克斯·卡尔·欧内斯特·路德维希·普朗克(德国人) 对确立量子理论作出巨大贡献 1919年 J.斯塔克(德国人) 发现极隧射线的多普勒效应以及电场作用下光谱线的分裂现象 1920年 C.E.纪尧姆(瑞士人) 发现镍钢合金的反常现象及其在精密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1921年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美籍犹太人) 发现了光电效应定律等 1922年 尼尔斯·亨利克·大卫·玻尔(丹麦人) 从事原子结构和原子辐射的研究 1923年 R.A.米利肯(美国人) 从事基本电荷和光电效应的研究 1924年 K.M.G.西格巴恩(瑞典人) 发现了X 射线中的光谱线 1925年 詹姆斯·弗兰克、G.赫兹(德国人) 发现原子和电子的碰撞规律 1926年 J.B.佩兰(法国人) 研究物质不连续结构和发现沉积平衡 1927年 阿瑟·霍利·康普顿(美国人) 发现康普顿效应(也称康普顿散射) C.T.R.威尔逊(英国人) 发明了云雾室,能显示出电子穿过水蒸气的径迹 1928年 O.W 理查森(英国人)从事热离子现象的研究,特别是发现理查森定律 1929年 路易斯·维克多·德布罗意(法国人) 发现物质波 1930年 C.V.拉曼(印度人) 从事光散方面的研究,发现拉曼效应 1931年 未颁奖 ? 1932年 维尔纳·K.海森伯(德国人) 创建了量子力学 1933年
(1934年未颁奖) 埃尔温·薛定谔(奥地利人)、P.A.M.狄拉克(英国人) 发现原子理论新的有效形式 1935年 J.查德威克(英国人) 发现中子 1936年 V.F.赫斯(奥地利人) 发现宇宙射线 C.D.安德森(美国人) 发现正电子 1937年 C.J.戴维森(美国人)、G.P.汤姆森(英国人) 发现晶体对电子的衍射现象 1938年 E.费米(意大利人) 发现中子轰击产生的新放射性元素并发现用慢中子实现核反应 1939年
(1940年--1942年未颁奖) E.O.劳伦斯(美国人) 发明和发展了回旋加速器并以此取得了有关人工放射性等成果 1943年 O.斯特恩(美国人) 开发了分子束方法以及质子磁矩的测量 1944年 I.I.拉比(美国人) 发明了著名气核磁共振法 1945年 沃尔夫冈·E.泡利(奥地利人) 发现不相容原理 1946年 P.W.布里奇曼(美国人) 发明了超高压装置,并在高压物理学方面取得成就 1947年 E.V.阿普尔顿(英国人) 1948年 P.M.S.布莱克特(英国人) 改进了威尔逊云雾室方法,并由此导致了在核物理领域和宇宙射线方面的一系列发现 1949年 汤川秀树(日本人) 提出核子的介子理论,并预言介子的存在 1950年 C.F.鲍威尔(英国人) 开发了用以研究核破坏过程的照相乳胶记录法并发现各种介子 1951年 J.D.科克罗夫特(英国人)、E.T.S.沃尔顿(爱尔兰人) 通过人工加速的粒子轰击原子,促使其产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TCQAE.32025信息技术生僻字处理第3部分服务机构要求.pdf
-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教案(本科).doc
- TCQAE.22025信息技术生僻字处理第2部分业务系统要求.pdf
- TCQAE.12025信息技术生僻字处理第1部分软件产品要求.pdf
- 《信息技术 生僻字处理要求 第 3 部分:服务机构》.PDF
- 《信息技术 生僻字处理要求 第 2 部分:业务系统》.PDF
- 国际结算(史燕平)第三章 国际结算方式--汇款方式与托收方式.ppt VIP
- 《信息技术 生僻字处理要求 第1部分:软件产品》.PDF
- 2025年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P150).docx
- 国际结算中的票据.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