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城化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研究进展
第 34 卷 第 2 期 热 带 地 理 Vol.34 ,No.2
2014 年 3 月 TROPICAL GEOGRAPHY Mar. ,2014
罗媞,刘艳芳,孔雪松.中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研究进展[J].热带地理,2014 ,34 (2 ):266-274.
中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研究进展
罗 媞,刘艳芳 ,孔雪松
(武汉大学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武汉大学地理信息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武汉 430079 )
摘 要 :城市化过程与生态环境变化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是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人文过程与自然过程综合
研究的重要课题 。基于系统耦合理论 ,文章将具有城市化特征的各类城市人文要素的集合与组成生态环境的各类
自然要素的集合视为2 个相互独立又彼此影响的系统,分别从理论与方法的角度梳理并总结了当前中国城市化过
程与生态环境变化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 。中国学者不仅在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和演化规律认识上取得了成
果 ,而且在定量评价与测度两大系统各要素及系统之间的耦合机制方面积累了经验 ,也提出了实现城市化发展与
生态环境维护相互协调的对策。综合而言 ,目前国内研究在内容上的多维性特征、方法上的多元化特征和研究对
象上的区域性特征明显 ,但同时还存在理论基础薄弱 、定量评价指标体系缺乏以及研究的滞后性和被动性等问题 ,
今后应围绕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理论框架和方法体系、系统作用观测与评价指标体系及预警机制、城市生
态空间扩展与优化的模式与方法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 。
关键词 :城市化 ;生态环境 ;系统耦合 ;中国
中图分类号:X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5221(2014 )02-0266-09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经过程和必然趋势, 于学术界和政府决策部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
它在给人类带来高度发达物质文明的同时 ,也带来 实践意义 。
了一系列不同程度的生态破坏与环境威胁,特别是 系统耦合概念源自物理学 ,如今被广泛应用于
对威胁未来生存的全球环境变化有着重要影响 。目 生态学、地理学及农业 、生物等研究[3] 中,指 2 个
前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现实矛盾成为全球可 或 2 个以上性质相近似的生态系统具有亲合的趋
持续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备受关注的焦点 ,城市化 势 ;当条件成熟时,它们可以结合为一个新的、高
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研究也成为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人 一级结构-功能体[4] 。将这一概念引入城市化与生态
文过程与自然过程综合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1] 。 环境关系研究 ,旨在通过探讨二者的相互作用和彼
中国城市化起步较晚 ,1949 年城市化率仅为 此影响 ,总结二者耦合规律与演化机制 ,最终找出
17.43%,经过改革开放 30 多年的努力 ,中国城市 实现二者优势互补 、良性互动和共同提升的途径。
化速度以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规模快速推进 ,进 目前,关于城市化和生态环境的系统耦合概念虽然
入高速发展阶段① ,到 2011 年城市化率首次超过 没有明确、统一的界定 ,但是在生态学、地理学、
50% ,预计到 2030 年将达到 65% ,城市化成为继工 环境科学 、社会学 、经济学以及信息科学等不同学
业化之后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引擎[2] 。伴 科众多学者的共同努力下 ,中国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