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低碳钢铁素体相区变形特性.pdf
第23卷第3期 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r0】.23 No.3
2001年 6月 Journal ofUniverstry of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June 2001
低碳钢铁素体相区变形特性
李龙飞 杨王明 ’ 孙祖庆 王青峰
】]E京科技太学材料科学与上程学院,北京[00~83 2)新金属材料国家实验室,北京100083 3)武汉钢铁公司钢研所,武汉
摘 要 采用平面应变压缩试验研究了Q235级别低碳钢铁索体相区在550~720C,应变速率
在5x】0~10 s 范围的热变形特性 结果表明,在铁紊体相区范围,所有流变曲线都观察到了
峰值应力的出现及随后 应力软化”进A稳态的现象 意妹着动态回复或动态再结晶的发生 应
变速率越低.形变温度越高.出现应力峰值的临界应变量越小.z参数及应力峰值“数值计算得
到Q235级别低磺钢平面应变压缩的铁紊体热变形激活能为300.4kJ/too1.
关键词 低碳钢;Zencr-Hollomon参数;铁素体;热变形;激活能
分类号 TG111 7;1G142 31
自70年代以来,在真空熔炼和区域提纯的 Gleeble2000型热模拟实验机上进行.与单向压
高纯铁…、IF钢[2-Ii及两相区变形的低碳钢 中已 缩实验相比,其应力、变形及热传导等更接近于
有关于发生铁素体动态再结晶的报道,而且在 轧制状态,而且不存在“鼓肚”问题,其流变应力
文献[1~3]中提出纯度越高,铁素体动态再结晶 的测定更加方便和精确.在压头与试样之间垫
越容易发生,碳原子对铁素体动态再结晶有阻 人涂有二硫化钼的钽片,以减小摩擦.本实验采
碍作用.然而,文献【5]对普通低碳20钢多道次 用直接加热至铁索体相区保温后变形的热变形
热变形组织演变研究表明,奥氏体向铁素体的 工艺,见图2及表1.利用热膨胀法测得实验材
转变基本完成以后.在合适的条件下继续变形, 料在5℃/s的加热速率下的Ac 为730℃,当加
铁素体晶粒进一步细化;相应组织晶粒取向差
分布的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研究确切证实
形变过程中铁素体发生了由动态回复向动态再
结晶的转变.本文充分利用铁素体动态再结晶
对组织细化的作用,从基础层次出发,在铁素体
单相区开展对Q235级别低碳钢铁素体动态再
结晶基本规律的系统研究.
1 实验过程 F
围1平面应变压缩试验压头豆试样尺寸
实验所用低碳钢为上海宝钢提供的200 Fig.1 Anvilsofplain strain compre~ientestmndthege-
mmx200mm~40mm连铸连轧中问坯,其化学成 ometryofspecimen
分(质量分数。%)为:c—O.171,s—O.013,P~
0.017,Si— .o9,Mn— .36,Cr__0.02,Ni— .03,
Cu—_o.01,AI—_o.025,Mo—_o.叭.85O~1 100℃热
锻成251Tid~X15llllnx1 m的棒材,空冷,经机加工
得到201Tid~X15 rnrI1×10mm的块状试样.
平面应变压缩实验 (如图 l所示)在
愎稿日期 200t~12—27 李坨飞 男,24岁,硕士 围2~ -r-r艺示意围
★国家科技部973项目 0Gt99806l5006) Fig.2 Schematicdiagram ofhotdeformation
.226· 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