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产品质量探究.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如何提高 质量意识 ;前言 --思考几个问题:;依靠什么?;;什么叫质量; 质量专家的质量定义: 专家从不同角度给质量下了定义: 1、“质量的定义就是符合要求,而不是好”,“好、优 秀、独特”等术语都主观的和含糊的——克劳士比 (符合性 ) 2、“质量是一种以最经济的手段,制造出市场上最有用 的产品”, “质量无须惊人之举。”——戴明 (适用性 ) 3、“产品在使用时能够成功满足用户需要的程度” — —朱兰 (适用性 ) 4、”质量管理就是要最经济、最有效地开发、设计、 生产、销售用户最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石川教 授(适用性,满意性);质量的权威定义: “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1.特性可以是固有的或赋予的 ①“固有的”就是指某事或某物中本来就有的,尤其是那种永久的特性,区别与其他事物的性质,我们也称之为质量参数。例如,焊接机的电流、机器的生产率或接通电话的时间等技术特性。 ②“赋予特性”不是固有的,不是某事物中本来就有的,而是完成产品后因不同的要求而对产品所增加的特性,如产品的价格、硬件产品的供货时间和运输要求(如:运输方式)、售后服务要求(如:保修时间)等特性。;2.要求指“明示、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①“明示的”可以理解为是规定的要求。 如:在文件( 合同,标准,法规)中阐明的要求或顾 客明确提出的要求。 ②“通常隐含”是指组织、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惯例或一般做法,所考虑的需求或期望是不言而喻的。 如:化妆品对顾客皮肤的保护性等。一般情况下,顾客 或相关方的文件(如:标准)中不会对这类要求给出 明确的规定,组织应根据自身产品的用途和特性进 行识别,并做出规定。 ;2.要求指“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③“必须履行的”是指法律法规要求或有强制性标准要求 如:食品卫生安全法、电子及有关设备的安全要求”等 ,组织在产品的实现过程中必须执行这类??准。 ④ 要求可以由不同的相关方提出,不同的相关方对同一产 品的要求是不相同的。 如:对汽车来说,顾客要求美观、舒适、轻便、省油, 但社会要求对环境不产生污染。组织在确定产品要 求时,应兼顾顾客及相关方的要求。;1、 对质量的认识 1.1 质量的定义:一组固有特性和满足要求的程度。 产品质量要求可理解为: 符合现行公司制订的各项检验标准(工艺作业指导书/工序检验记录单/图纸/成品检验标准等)。 产品质量标准一般包括: 外观、尺寸、配合性、功能、性能等,以上这些项目都是平常检验员和我们生产员工须检验的内容;在生产中要有这样的思想:;每个员工应怎样配合公司做好产品质量: ;要明白:;在生产中全检要注意:;品质的含义;思考:;客人希望产品满足的品质特性: ;制造不良品的后果: ;生产合格品的好处;;;产品名称;零件名称;备注: 至7月底内部损失为17.5万 ,占年度总计划的71%。主要还是以B区芯体总成报废占据较大的金额。从统计结果确认,今年1~8月B区总报废金额为15.3万,约占内部损失总金额83.9%。由故障模式确认,B区主要是组装及焊接不良造成的报废较多。加强组装及焊接工艺改进,减少过程加工及焊接报废是改善问题的关键。 ;看看我们的实物质量:;如何提高产品质量???;2、公司质量检验流程: 原材料检验(IQC) → 各制程现场巡检(IPQC) → 重要工序定点检验(FQC)→ 成品出货检验(OQC);3、检验部门主要职能: 3.1 通过对原材料或外发产品的检验,确保投入生产物物料处于合格状态,从源头开始防止不合格物料入库; 3.2 通过对各制程的首件确认及制程巡查,及时发现及纠正不合格,减少或避免不合格品持续产生; ;3.3 通过成品出货前的检验,防止因前工程质量误判、过程搬运或仓库储存等因素造成的质量不良而误出货,从而确保产品最终质量符合客户要求。 3.4 通过各检验阶段的质量信息反馈,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为现场解决或改善质量异常,配合生产部提高生产效率。 3.5 通过各质量报表的数据分析,找出主要因素或变化点,制定对应措施,以预防现场(或厂家)不合格的产生。 ;;1、认识物料: 知道怎样区分和辨别物料的良与不良。(工序作业人员要能正确辨别该工序所需 物料的良与不良,一线作业人员和质量人员要熟知所有工序装配所需物料)。 2、作业手法: 工序作业人员要熟练该工序作业和作业技巧,一线管理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