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和思想内容.docVIP

如何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和思想内容.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如何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和思想内容

如何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和思想内容 江苏省昆山中学 戚增寒 215300 形象性是诗歌的主要特征之一。诗人在创作时总是通过种种手法,把自己的意念、感情和客观物象融合在一起,组成栩栩如生的形象,表达一定的思想。 今年高考中的诗歌鉴赏只涉及古代诗歌,形式是主观题,内容主要包括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正确把握作品的形象和思想内容显得十分关键。 一般说来,古代诗歌中的形象包括客体形象和主体形象。所谓客体形象就是指作者在诗中刻意描绘的物象,如优美的景物、发人深省的古迹、耐人寻味的事物等,也就是给作者留下深深印象或激起作者深深思考或情感的客体;主体形象是指蕴藏在客体形象之下的带有作者浓郁的主观色彩的自我形象。实际上,诗歌往往是重神轻形的,主体形象时隐时现,但却是诗歌思想感情的直接抒发,而客体形象往往会鲜明的呈现在读者面前,却是主体形象的解说,也可以说是诗歌思想情感的载体。阅读和鉴赏古代诗歌,必须借助想象和联想,反复阅读,涵泳意会,把握诗歌的客体形象,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然后深入体味诗中要暗示或启迪读者的东西,把握主体形象,才能理解诗歌的思想和感情。 古代诗歌一般分为写景抒情诗、咏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咏史怀古诗、即事感怀诗等。 写景抒怀诗的客体形象主要指景物,或雄浑壮丽的山水,或栩栩如生的花草树木、田园风景。然而作者并不是仅仅是为了展示这些客体形象,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自然景物一旦摄入诗人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主观感情色彩。一般说来,写景抒情诗多通过客体形象的描写来抒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或对个人生活的感伤等,这种带有浓郁抒情色彩的诗人形象就是诗的主体形象。如:“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中通过对三月烟花、碧空尽处孤帆等客体形象的描写,让人从中感受到依依不舍的愁绪和思念,塑造成出一个伫立江边,极目远送,久久不肯离去的主体形象,从而表现了诗人与朋友间的友情。 咏物言志诗主要通过细致描摩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有咏蝶、咏蝉、咏蜂,有咏松、咏梅、咏莲……或赞叹,或讽刺,或寄寓美好愿望,或表达人生态度,或隐含生活哲理。阅读时不仅要把握主客体形象,更要弄清楚主客体之间形神方面的相似之处。如:“秋丝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诗描写了一丛丛菊花绕着房屋开放,满院秋菊,叫人觉得好像到了陶渊明的家里了。对赏花入迷、留连往返的诗人的描写和“此花开尽更无花”的感叹突出表现了诗人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质的赞美和热爱,也表现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和品格特征。 边塞征战诗是唐宋时期较为盛行的优秀诗歌,多通过描写边塞奇异风光、艰苦战争、壮烈牺牲等客体形象,表达作者报效国家的热情、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报国无门的感叹,或对连年征战、背景离乡的怨恨。如:“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头月中看。”(李益《从军北征》)这首诗十分逼真地描写了一幅壮阔而又悲凉的行军场景。通过“雪后海风寒”这富有特征的景物描写,烘托出行军的环境气氛,用“横笛遍吹《行路难》”一句,间接写出了行军的艰苦,把人们带进了一个悲壮的境界当中。尤其是通过一个回首看的动作描写,含蓄写出了征人的思乡之情。寓情于景,情在景中。诗中抒发的既是“征人三十万”的感情,更是诗人自己的感情。 因事而发,借以抒发心中感慨,这样的诗称为即事感怀诗。这类诗的客体形象就是所写之事,鉴赏时必须找出诗中所写之事与作者情怀即主体形象间的结合点,以把握诗人所抒发的情感。这类诗歌,重在抒怀,因而作者对所写之事不是着重于客观、冷静地叙述,而是较明显地直抒情怀。如:“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李白《山中问答》)诗人通过山中问答这一小事的叙述,描绘出令人悠然神往的山居生活,其自然、宁静、闲适令人沉醉。而后面的议论流露出诗人超脱现实的闲适心情,表现了他酷爱自由、乐观开朗的性格和愤世嫉俗的情感,主客体形象完美的结合起来。 怀古咏史诗是古典诗歌中的一个重要类型,其主要是通过对一些历史故事、古人事迹、历史遗迹等描写,借以表述对社会、人生的思考。阅读此类诗歌,首先要弄清史实、史迹、典故等,即了解客体形象,然后深入理解这一史实给人留下的经验教训,然后进一步把握主体形象。诗人对尘封的往事发古之幽情,一定有触发感慨的媒介,这个媒介一般是现实生活中的因素与史实相吻合而产生的思想感情的碰撞。诗人或对历史作冷静、理性的思考,写出某一道理,或是把史实与现实结合起来,感慨个人遭遇,抨击社会现实,达到讽谕目的,更多地是借助历史中的一些影子,借题发挥,“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心中块垒”。如“山围故国周遭在,

文档评论(0)

178****93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