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谷氨酸发与酵培养基 .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谷氨酸发与酵培养基

生物素亚适量法生产谷氨酸 组员 李振国 芦敏 刘祺 陆姗姗 李雷达 董呈呈 万东 刘玉洋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谷氨酸发酵的原理 2、掌握谷氨酸种子制备的方法 3、掌握谷氨酸发酵过程中的条件控制 4、掌握谷氨酸发酵液提取谷氨酸的方法 5、掌握谷氨酸纯化的方法 6、探究不同糖浓度对菌种生长的影响 二、发酵原理 1.合成途径   谷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大致是:葡萄糖经糖酵解(EMP途径)和己糖磷酸支路(HMP途径)生成丙酮酸,再氧化成乙酰辅酶A(乙酰COA),然后进入三羧酸循环,生成α-酮戊二酸。α-酮戊二酸在谷氨酸脱氢酶的催化及有NH4+存在的条件下,生成谷氨酸。当生物素缺乏时,菌种生长十分缓慢;当生物素过量时,则转为乳酸发酵。因此,一般将生物素控制在亚适量条件下,才能得到高产量的谷氨酸。 在谷氨酸发酵中,如果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使谷氨酸不断地排到细胞外面,就会大量生成谷氨酸。研究表明,影响细胞膜通透性的主要因素是细胞膜中的磷脂含量。因此,对谷氨酸产生菌的选育,往往从控制磷脂的合成或使细胞膜受损伤入手,如生物素缺陷型菌种的选育。生物素是不饱和脂肪酸合成过程中所需的乙酰CoA的辅酶。生物素缺陷型菌种因不能合成生物素,从而抑制了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而不饱和脂肪酸是磷脂的组成成分之一。因此,磷脂的合成量也相应减少,这就会导致细胞膜结构不完整,提高细胞膜对谷氨酸的通透性。 发酵原理 2.发酵过程   在发酵过程中,氧、温度、pH和磷酸盐等的调节和控制如下:①氧。谷氨酸产生菌是好氧菌,通风和搅拌不仅会影响菌种对氮源和碳源的利用率,而且会影响发酵周期和谷氨酸的合成量。尤其是在发酵后期,加大通气量有利于谷氨酸的合成。②温度。菌种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0~32 ℃。当菌体生长到稳定期,适当提高温度有利于产酸,因此,在发酵后期,可将温度提高到34~37 ℃。③pH。谷氨酸产生菌发酵的最适pH在7.0~8.0。但在发酵过程中,随着营养物质的利用,代谢产物的积累,培养液的pH会不断变化。如随着氮源的利用,放出氨,pH会上升;当糖被利用生成有机酸时,pH会下降。④磷酸盐。它是谷氨酸发酵过程中必需的,但浓度不能过高,否则会转向缬氨酸发酵。发酵结束后,常用离子交换树脂法等进行提取。 三、实验试剂与仪器 试剂:葡萄糖?、尿素、硫酸镁、磷酸氢二钾、玉米浆、硫酸亚铁、硫酸锰、水解糖、玉米浆、K2HPO、MgSO4、尿素、FeSO4 2ppm、MnSO4、NaS、活性碳 仪器:500ml三角瓶2个、接种环、酒精灯、摇床、超净工作台、抽滤装置、烧杯、试管、发酵罐、离子交换柱、PH试纸或者PH计、1L量筒2个、200ml三角瓶5个、高压锅 操作步骤 1.一级种子培养工与制:按下列培养基配方配制1000ml一级种子培养基。按20%装液量分装后,于121℃灭菌30min冷却备用。 葡萄糖?2.5%??????????? 尿素0.5%??????????? 硫酸镁0.04% 磷酸氢二钾0.1%???????? 玉米浆?? 2.5~3.5% 硫酸亚铁、硫酸锰各20ppm、pH7.0 2.一级种子培养:将斜面菌种接入已灭菌冷却的种子培养基中(250ml三角瓶内接入1~2环)于32℃±1℃、250r.p.m条件下培养12h。一级种子质量要求: 种龄?12h????? pH6.4±0.1 光密度:净增O.D值0.5以上 无菌检查阴性,噬菌体检查无。 四、操作步骤 3.二级种子培养基配制:按下列培养基配方配制1000ml二级种子培养基,并按20%装液量分装于三角瓶中后,于121℃灭菌30min冷却备用。 水解糖2.5%???? 玉米浆2.5~3.5%????????? K2HPO4 0.15% MgSO4 0.04????? 尿素0.4%??????????????? FeSO4 2ppm MnSO4 2ppm????? pH 6.8~7.0 4.二级种子培养:在已灭菌的二级种子培养基中,按0.5~1.0%接入上述已培养好的一级种子,于32℃±1℃、250r.p.m条件下培养7~8h,二级种子质量要求: 种龄7~8h???? pH 6.8~7.2?????? OD值净增0.5左右 无菌检查(一)、噬菌体无、残糖消耗1%左右 镜检生长旺盛,排列整齐,G+ 操作步骤 5.发酵培养基配制按下列培养基配方制发酵培养基,并按20%装液量分装于250ml三角瓶中,水解糖10%,甘蔗糖蜜0.18~0.22%,玉米浆0.1~0.15%,Na2HPO4 0.17%,KCl 0.12%、MgSO4 0.04%,用NaOH(5%)溶液调pH 7.20于110℃灭菌20min冷却备用。 6.发酵:按8~10%的接种量在发酵培养基中接入合格的二级种子注,于35℃±1℃、250 r.p.m条件下发酵35h

文档评论(0)

ctuorn037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