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课件05
20世纪50年代的四大件: “三转一响”——缝纫机、 自行车、手表、收音机 20世纪90年代的四大件: 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 四、就业和社会保障 改革开放前: 分配工作,“铁饭碗”,大锅饭,公费医疗。 改革开放后: 持证上岗、公开招聘、医疗养老保险。 * * 导入新课 单击页面即可演示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人们生活方式的新变化。 中学学科 导航目录 学习目标 新课讲授 课堂小结 课堂演练 一、知识目标: 了解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掌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就业制度发生的变化及社会保障体系。 二、能力目标: 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认识到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进步,感受到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学习目标 返回主界面 新课讲授 zxxk 一、从服饰看现代社会的变迁 20世纪70年代的穿着 1954年上海布票 粮票是按照年龄,确定每人每月的粮食分配数量。当时十三、四岁的男孩子,一般的定量是每月不到二十市斤(十公斤)。其中有三分之二是粗粮(即玉米面),三分之一是细粮(即大米、白面),因此就需要用“粗粮票”“面票”和“米票”来区分。 粮票又称为“第二货币”。粮票的面额一般是1市斤、3市斤、5市斤、10市斤、1市两和2市两。在餐馆里吃一碗米粉是一角二分钱,二两粮票;一根油条是七分钱,一两粮票,少了哪一样都不行。 二、粮票的历史 北京的粗粮票(只能买玉米面) ? 面票(可以买白面粉) 米票(可以买大米) 油票(可以买食用油) 如果你要出差去外地,不仅需要准备钱,更重要的是准备粮票。由于全国各省的粮票都不相同,并且不能流通,所以去外地时,必须用本地粮票兑换“全国通用粮票”。这种“全国通用粮票”,简直就是“硬通货”和“外汇”,仅用本地粗粮票是不能换到的,需要搭配米票、面票和油票,才能换到,而且还需要单位开证明。 全国粮票 ??? 转移粮食关系证明 三、居住条件 茅草屋 土坯房 砖瓦房 筒子楼 住宅小区 返回主界面 课堂小结 衣食住行的变化 ? 新四大件: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在家庭中日益普及 旧四大件: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录机是高档消费品 用 开摩托车、乘出租车、开私家车出行,乘飞机旅游 步行、自行车、公交车 行 居住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居住条件差,多数是茅草房、土坯房、大杂院 住 人们不但能吃饱,还能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食物匮乏、单调,凭粮票供应,营养不足,许多人温饱不能解决 食 衣着日益丰富多彩,服饰展示风度和个性 数量有限,凭布票供应,色彩样式单调,只有中山装和解放装 衣 改革开放后 改革开放前 ? *
文档评论(0)